《蜀四贤咏》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四句为总赞,说汉室盛明,所以群贤毕集。中间十六句各以四句分别咏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四人,赞美他们的道德修养。最后四句为总结,说以上四人虽然各人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但殊途同归。这首诗语意含蓄,通俗易懂,直白无华。
蜀四贤咏
渤渚水浴凫,舂山玉抵鹊。
皇汉方盛明,群龙满阶阁。
君平因世闲,得还守寂寞。
闭帘注道德,开封述天爵。
相如达生旨,能屯复能跃。
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褒气有逸伦,雅缋信炳博。
如令圣纳贤,金珰易羁络。
良遮神明游,岂伊覃思作。
玄经不期赏,虫篆散忧乐。
首路或参差,投驾均远托。
身表既非我,生内任丰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蜀四贤咏》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严君平、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是汉代蜀地四位以道德文章著称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生都没有任过显要的职位,不为事务所牵累,也不斤斤计较一时的得失。这首诗就是为赞美他们这一方面的品质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渤海里有许多野鸭,阴山上有许多喜鹊。
汉代时非常盛明,所以群贤毕集。
君平甘于淡泊的生活,乐于仁义而不倦。
闭帘下帷注释老子的《道德经》,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
司马相如不受世事牵累,安心于著书立说,以文章自娱。
孝文园令里没有人事,文字、图画都很精通。
王褒的才气超过同辈,典雅而有文采,学识渊博。
以赋《圣主得贤臣颂》,而得到高官的赏识。
扬雄遮神明之庭而游,不需深思,一时而成。
作《太玄》不以此邀功求赏,以鸟虫书取乐。
开始走的道路或许不平坦,离开官场也很困难。
我应该甘淡自守,不在意一生的贫贱和贵显。
注释
(1)渤渚:即渤海。
(2)浴凫:野鸭,状如家鸭而略小。
(3)舂山:即阴山。
(4)群龙:指群臣。
(5)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他在成都市中以卖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6)道德:指老子《道德经》。
(7)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8)相如:即西汉司马相如。
(9)达生:指参透人生、不受世事牵累的处世态度,《庄子》有《达生》篇。
(10)屯:艰难,困顿。
(11)陵令:司马相如曾作孝文园令。
(12)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13)褒:东汉王褒。
(14)逸伦:超过同辈。
(15)雅缋:典雅而有文采。
(16)炳博:谓文章绚烂,学识渊博。
(17)金珰:汉代侍中、常侍的冠饰。踏当冠前,以黄金为之,故名,这里指高官。
(18)羁络:马络头。
(19)良:当作“雄”,指东汉扬雄。
(20)遮神明游:谓扬雄遮神明之庭而游。遮,拦。《后汉书》本传有扬雄“游神之庭”之语。
(21)覃思:深思。
(22)玄经:指扬雄模仿《周易》所作的《太玄》。
(23)虫篆:犹虫书,又名鸟虫书,秦八体书之一。
(24)首路:开始走的道路。
(25)投驾:抛开车驾,指离开官场。
(26)生内任丰薄:指不在意一生的贫贱和贵显。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鲍照的诗
相关推荐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桐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蜀道难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蜀国弦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葵花歌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埽。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蜀道难·其二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