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平楚起寒色,长沙犹未还。
平原上的树木泛起一片寒意,我仍未归返长沙之乡。
世情何处淡,湘水向人闲。
世间人情哪处能淡薄?唯有湘水向人展现悠闲模样。
空翠隐高鸟,夕阳归远山。
空濛的翠绿间隐现高飞鸟影,夕阳的余晖沉入远方山峦。
孤云万馀里,惆怅洞庭间。
孤云漂泊万里之外,满怀惆怅萦绕洞庭湖面。
注释
(1)平楚: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
(2)世情:世态人情。
(3)湘水:即湘江。
(4)空翠: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5)孤云:单独飘浮的云片。
平楚起寒色,长沙犹未还。
世情何处淡,湘水向人闲。
空翠隐高鸟,夕阳归远山。
孤云万馀里,惆怅洞庭间。
平楚起寒色,长沙犹未还。
平原上的树木泛起一片寒意,我仍未归返长沙之乡。
世情何处淡,湘水向人闲。
世间人情哪处能淡薄?唯有湘水向人展现悠闲模样。
空翠隐高鸟,夕阳归远山。
空濛的翠绿间隐现高飞鸟影,夕阳的余晖沉入远方山峦。
孤云万馀里,惆怅洞庭间。
孤云漂泊万里之外,满怀惆怅萦绕洞庭湖面。
(1)平楚: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
(2)世情:世态人情。
(3)湘水:即湘江。
(4)空翠: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5)孤云:单独飘浮的云片。
《杪秋登江楼》是唐代诗人周贺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深秋登楼为抒情契机,首联“平楚起寒色”以“平楚”(平野丛林)与“寒色”的组合,构建出苍茫的视觉寒境,“长沙犹未还”暗用贾谊贬谪典故,点明漂泊心境;颔联“世情何处淡”以诘问抒写超脱之愿,“湘水向人闲”将无情之水人格化,在物我对照中见出哲理;颈联“空翠隐高鸟”写飞鸟隐于青空,“夕阳归远山”状落日沉入群山,对仗工稳而意境悠远;尾联“孤云万馀里”以云写心,“惆怅洞庭间”将个人愁思融入八百里洞庭的浩渺空间。全诗语言清空如画,情韵在山水间流转无痕。
《杪秋登江楼》此诗应作于周贺漫游湖湘期间(约公元9世纪20年代)。诗中“长沙”既实指湘中地域,也暗含对贾谊命运的共鸣;“洞庭”作为楚文化核心意象,与同期李群玉《洞庭风雨》“浪波洞庭尽”可互为印证。与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的雄浑不同,周诗更注重在清旷景致中寄托淡泊之思,这种将贬谪文学传统转化为个人化抒情的写法,既受姚合“诗境忽来还自得”的影响,也反映晚唐山水诗向内心化发展的趋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