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寝

〔唐代〕杜牧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到了早上仍然没有入睡,无尽的思念让人白了头!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阴,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万般愁怅中度过。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人世间的路应该很难走到尽头,谋生的手段到了死的那天也还不会停止。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不要再说什么名和利,要知道名利才是我们自身最大的仇人。

注释

(1)思量:想念,相思。

(2)堪:可,能。

不寝拼音版

qǐn
dàoxiǎochéngmèngliángkānbáitóu
duōbǎiniánmìngchángyǒuwànbānchóu
shìyīngnánjìnyíngshēngwèixiū
yánmíngmíngshìshēnchóu

作品简介

《不寝》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彻夜不眠为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首联“到晓不成梦”直击失眠苦境,“思量堪白头”道出忧思之重;颔联“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以生命短暂对比愁绪永恒,充满存在主义的哲思;颈联“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揭示世俗奔波的无尽循环;尾联“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以决绝之语否定世俗价值,完成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叩问。全诗语言凝练如箴言,情感沉郁顿挫,在四十字中构建起一个关于生命、愁苦与觉醒的完整哲学框架,展现了晚唐诗风由外拓向内省转变的重要特征。

创作背景

《不寝》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为杜牧中年后作品。诗人身处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仕途屡遭挫折,对“世路艰难”有切肤之痛。诗中“营生未休”既指宦海浮沉,亦暗含对晚唐社会动荡、民生多艰的隐忧。“名利是身仇”的批判,与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的历史反思一脉相承,可能受到其祖父杜佑《通典》中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彻夜不眠的精神苦旅,折射出中晚唐知识分子在政治理想幻灭后,转向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层探索。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杜牧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不遇咏

〔唐代〕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不见

〔唐代〕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识自家

〔先秦〕佚名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

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

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

愚者审视之,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