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
闺房中的花就像刺绣,帘子上的露就像珍珠。
欲知有所思,停织复歭𣦠。
想要知道她是不是心有所思,你看她已停止纺织还在那儿徘徊踟蹰。
注释
(1)歭𣦠:表现欲归还某物时的犹豫与缠绵心境。
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
欲知有所思,停织复歭𣦠。
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
闺房中的花就像刺绣,帘子上的露就像珍珠。
欲知有所思,停织复歭𣦠。
想要知道她是不是心有所思,你看她已停止纺织还在那儿徘徊踟蹰。
(1)歭𣦠:表现欲归还某物时的犹豫与缠绵心境。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六》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一组乐府诗中的春歌。此诗以闺中思妇为抒情主体,前两句“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以工笔细描构筑华美空间,刺绣般精美的花朵与珠帘般的露水,共同映衬出女子所处的精致环境;后两句“欲知有所思,停织复歭𣦠”通过“停织”与“踟蹰”(“歭𣦠”为“踟蹰”异体)的动作细节,将外在的静态美与内心的动态忧思形成微妙张力。全诗仅二十字,却完美延续了南朝乐府“含蓄婉转、情在词外”的审美传统。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镂碗传绿酒,雕炉熏紫烟。
谁知苦寒调,共作白雪弦。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