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注释
(1)危冠:高冠。
(2)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
(3)闲庭:空旷的庭院。
(4)玉钗:一种妇女头饰。
(5)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
(6)月如霜:月光皎洁。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1)危冠:高冠。
(2)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
(3)闲庭:空旷的庭院。
(4)玉钗:一种妇女头饰。
(5)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
(6)月如霜:月光皎洁。
《听张立本女吟》,传为唐代诗人高适(一说张立本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首句写妆束,显其高贵;次句写行态,见其脱俗;三句写动作,以敲竹击节逗出下文;四句“清歌一曲”点题,并以“月如霜”渲染环境氛围,构成对清歌一曲内涵的体味。全诗环境、歌境、心境融通一体,在描写与感受的妙合中生成诗境整体,境界清幽,余韵绵长。
《听张立本女吟》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高适曾任刑部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细泉深处落,夜久渐闻声。
独起出门听,欲寻当涧行。
还疑隔林远,复畏有风生。
月下长来此,无人亦到明。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