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先秦〕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作品简介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列子创作的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全文以"方七百里"的巨山与"年且九十"的老者形成荒诞对比,通过"聚室而谋""叩石垦壤"的行动描写,以及"智叟讥笑""愚公反驳"的戏剧对话,层层推进至"神灵相助"的神话结局。寓言借愚公之口道出"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永恒哲理,将看似不可能的壮举升华为精神胜利的象征,其"持续奋斗""人定胜天"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图腾。

创作背景

《愚公移山》此篇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约前400-前300年),托名列御寇所作,实为稷下学派汇编的寓言。故事背景设定在"冀州之南"的太行山区,反映战国小农经济下民众改造自然的愿望。毛泽东1945年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引用此典,使其成为现代中国"艰苦奋斗"的精神符号。作为中国古代寓言巅峰之作,其"山不加增"的辩证思维远超同期希腊《西西弗斯》神话的悲观主义,法国汉学家桀溺评其"展现了中国文明最顽强的生命力"。

翻译注释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1)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七百里:方:方圆,指面积。方七百里,表示纵横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一说指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又,东周时有河阳古城,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

(9)惩:戒,这里是“苦于、为什么所苦”的意思。

(10)塞:阻塞。

(11)迂: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毕力平险: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14)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一带。

(15)汉阴:汉水南岸。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与“阳”相对。

(16)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曾:副词,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20)损魁父:损:削减。魁父(kuí fǔ):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21)丘:土堆。

(22)且焉置:且: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23)诸:相当于“之于”。

(24)隐土:古地名。

(25)荷:扛的意思。

(26)夫:成年男子。

(2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28)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9)京城:复姓。

(30)孀:孀妻,寡妇。

(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始:才、刚。龀:换牙。

(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老头。

(37)甚:严重。

(38)惠:同“慧”,聪明;

(39)不惠:指愚蠢。

(40)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41)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2)其:在“如什么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43)长息:长叹。

(44)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45)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6)匮:竭尽的意思。

(47)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48)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49)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50)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51)帝:神话中的天帝。

(52)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什么感动。

(53)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4)负:背。

(55)厝朔东:厝(cuò):同“措”,放置、安放。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北部。

(56)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7)陇断:即垄断,山冈阻隔。“陇”通“垄”,高地。断,隔绝。

全文拼音版

gōngshān
tàihángwángèrshānfāngbǎigāowànrènběnzàizhōuzhīnányángzhīběi
běishāngōngzhěniánqiějiǔshímiànshānérchéngshānběizhīchūzhīshìérmóuyuēpíngxiǎnzhǐtōngnánhànyīn
ránxiāngxiànyuējūnzhīzēngnéngsǔnkuízhīqiūtàihángwángqiěyānzhìshí
yuētóuzhūhǎizhīwěiyǐnzhīběi
suìshuàisūndànzhěsānkòushíkěnrǎngběnyùnhǎizhīwěilínrénjīngchéngshìzhīshuāngyǒunánshǐchèntiàowǎngzhùzhīhánshǔjiéshǐfǎnyān
zhìsǒuxiàoérzhǐzhīyuēshènzhīhuìcánniánzēngnénghuǐshānzhīmáoshí
běishāngōngchángyuēxīnzhīchèzēngruòshuāngruòsuīzhīyǒucúnyānyòushēngsūnsūnyòushēngyòuyǒuyòuyǒusūnsūnsūnqióngkuìérshānjiāzēngérpíngzhìsǒuyìng
cāoshézhīshénwénzhīgàozhīgǎnchéngmìngkuāéshìèrèrshāncuòshuòdōngcuòyōngnánzhīnánhànzhīyīnlǒngduànyān

作者介绍

列子(前450—前375年),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有《列子》,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列子的诗

相关推荐

卖油翁

〔宋代〕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分教材无此句)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虽有嘉肴

〔两汉〕戴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先秦〕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