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催租行

〔宋代〕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作品简介

《后催租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可看作是《催租行》的续篇。此诗客观叙写一位老农一家的遭遇,深刻地反映出农民在官府苛重租税下的苦难生活。首四句交代老农当时的处境,秋霖成涝,田地荒废,食不果腹,确实无法交米纳租。接着写催租和纳租,揭示出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卖衣得钱都纳却”至结尾写农民交纳租赋的惨境,农民已是赤贫,无衣可卖,只能卖女,且卖过大女,又卖次女,还准备卖第三女,处境的悲惨无以复加。结尾两句,农夫表面上的自我宽慰,更将老农内心的凄苦、绝望描写得撼人心魄。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考中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催租行》这首诗就是作者使金途中目睹了北方人民的疾苦有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老农眼看着荒芜的田地深深地叹息:那江水滚滚流过的地方,原来是岸边的高地。

我替人干活仍然常常受冻挨饥,真的是没钱来交纳租米。

自从近年来新官上任,把皇上免税的诏书再不一提,到处贴出了征租的通告,衙役们挨家挨户催逼。

前年把卖衣服的钱全部上交,多病的身子虽然寒冷,可免去了被绑缚受欺。

去年衣服已经卖完,只好含泪把大女儿嫁出,各分东西。

今年二女已托人作媒,也将送出去换上微薄的钱米。

明年不怕催租的上门,家中还有第三个女儿可以充抵!

注释

(1)后催租行:范成大在写此诗前,已写有《催租行》。

(2)老父:老翁、老农。

(3)高岸:防洪高堤。

(4)佣耕:做雇农,为他人耕种。

(5)抱长饥:经常遭受饥饿。

(6)的知:确知。

(7)无力: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8)输:交纳。

(9)乡官:地方官。

(10)黄纸放尽白纸催:皇帝的诏书免除灾区的租税,地方官吏的命令仍旧紧催农民交纳。黄纸:豁免灾区租赋税的告示。白纸:地方官下令催收的公文。

(11)纳却:纳了租税。

(12)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13)聊:姑且,暂时。

(14)缚:绑缚,指被官府抓走。

(15)去年:刚过去的一年。

(16)到家口:轮到卖家中的人口。

(17)临岐:指在歧路上,引申为分别之处。“岐”通“歧”,岔道口。

(18)两分首:相互分离。意即大女儿已被迫嫁给他人。分首,作分离讲,“首”一作“手”。

(19)行媒:本指媒人介绍,这里是订婚之意。

(20)亦复驱将换升斗:也只好把她卖了换来少量粮食缴租。驱将,赶出去,这里指卖掉;将,助词。升斗,指很少的粮食。

全文拼音版

hòucuīxíng
lǎotiánhuāngqiūjiùshígāoànjīnjiāngshuǐ
yōnggēngyóubàochángzhīshū
cóngxiāngguānxīnshàngláihuángzhǐfàngjìnbáizhǐcuī
màiqiándōuquèbìngsuīhánliáomiǎn
niánjìndàojiākǒulínliǎngfēnshǒu
jīnniánxíngméijiānghuànshēngdǒu
shìzhōnggèngyǒusānmíngniáncuī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泛,田园诗清新自然,如《四时田园杂兴》展现农家生活;爱国诗慷慨沉郁,如《州桥》暗含故国之思。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诗风平易晓畅而意蕴深厚,兼具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成大的诗

相关推荐

后湖晚坐

〔宋代〕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后游

〔唐代〕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后湾别业

〔金代〕元好问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

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后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