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郊外》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仲春郊外幽美清净的环境,从反面透露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水田园的情怀,全诗的风格淡雅清新,在清淡的景物描写中,不动声色地抒情。格调清新、语句优雅、属对工整、音韵和谐。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发了归隐的念头。诗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领略春光时有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注释
(1)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2)东园:泛指园圃。
(3)径:小路。
(4)堰:水坝。
(5)津:渡口。
(6)物色:景色、景物。
(7)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
(8)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诗》一作“绕”。
(9)曙:破晓、天刚亮。
(10)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11)山院:山间庭院。
(12)嚣尘:喧闹的俗尘。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勃的诗
相关推荐
晓行望云山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堤上行三首·其三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闲居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琴歌二首·其二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别紫云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