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先秦〕老子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翻译注释

翻译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注释

(1)夫兵者:一本作“夫佳兵者”。兵者,指兵器。夫,作为发语词。

(2)物或恶之:物,指人。意为人所厌恶、憎恶的东西。

(3)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阳生而阴杀。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

(4)恬淡:安静、沉着。

(5)悲哀:一本作哀悲。

全文拼音版

dàojīngsānshízhāng
bīngzhěxiángzhīhuòèzhīyǒudàozhěchùjūnziguìzuǒyòngbīngguìyòubīngzhěxiángzhīfēijūnzizhīéryòngzhītiándànwèishàngshèngérměiérměizhīzhěshìshārénshārénzhězhìtiānxiàshìshàngzuǒxiōngshìshàngyòupiānjiāngjūnzuǒshàngjiāngjūnyòuyánsàngchùzhīshārénzhīzhòngbēiāizhīzhànshèngsàngchùzhī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的诗

相关推荐

道德经·第三章

〔先秦〕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德经(第七章)

〔先秦〕老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先秦〕老子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先秦〕老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先秦〕老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