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唐代〕李商隐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

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

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

作品简介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诗人从前离开长安,随郑亚远赴桂州,实出于无可奈何;领联写诗人自江陵出发,与青青的柑橘告别,今已抵达商洛,见商洛山遍地都是紫芝。颈联写作者长期飘零在外,饱受风吹日晒之苦,现在想岩栖穴处,缺为期已晚。末联写忧虑向来是遇合无期,只好作五湖之游。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北归至商洛时,想到商山四皓,故有幽栖岩穴,托身江湖的感慨,寓情于景,基调沉郁悲凉,含蓄蕴藉,笔力劲健。

创作背景

大中二年二月(848),佳管观察使(治府在桂州)郑亚贬循州(今广东西省龙川县)。三、四月间,李商隐即离桂管北归,途经潭州(今长沙市)、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县),秋天至商洛(今陕西省商县),已经距离京城长安不远。《陆发荆南始至商洛》这首诗是作者在大中二年(848)从桂州(今桂林)掌书记任上回京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当初随郑亚远赴桂幕实在是出于无奈,到今天失意回归,自己又岂能预知。

一株株青青的荆南桔 远远地离我而去,眼前分明可见的是一丛丛商洛紫芝。

四海茫茫 一阵阵萧瑟秋风扑来,千山万岭迷漫着重重暮色。

我虽然是一直忧愁着难有遇合,可是依然还有功成后隐退太湖的心思。

注释

(1)木奴:柑橘。三国吴丹阳太守李衡于宅边种橘千株,临死谓其子日:“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2)紫见地仙芝:紫芝,木耳的一种,为瑞草,故称地仙。

(3)四海:五湖四海。

(4)干岩:谓商洛诸山之层峦叠嶂。

(5)向来:从来。

(6)际会:指政治的遇合。

(7)五湖: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三 ,入五湖,人莫知其所终。

全文拼音版

jīngnánshǐzhìshāngluò
zhēnnàijīnháizhī
qīngjiànxiānzhī
hǎiqiūfēngkuòqiānyánjǐngchí
xiàngláiyōuhuìyóuyǒu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闻说金微郎戍处

〔近代〕王国维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西江月·渔父词

〔宋代〕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戏呈孔毅父

〔宋代〕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中秋觅酒

〔金代〕宇文虚中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哪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感激时难遇,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过崔八丈水亭

〔唐代〕李白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小桃红·春闺怨

〔元代〕乔吉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

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宋代〕陈与义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