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二

〔宋代〕黄庭坚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作品简介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诗五言律诗,这组诗表现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这组诗的风格很近唐诗,当作于元丰七年(1084)。当时黄庭坚在德州德平镇任上,刘景文居相州邺县,登邺王台作诗以寄,黄庭坚因而和之。

翻译注释

翻译

像古时刘向那样的才智之士,如今在邺王城中,独自憔悴。

虽然发白,却依然提笔做文章,一旦拿起书,双眼都亮了,仿佛又回到年少时。

我在平原城外,远望秋天的树色,一片苍苍;你在沙麓之上,听着日暮的,传广野。

秋天,南飞的归雁已经过尽,再也没法把这片深情寄出去了。

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史。好古博雅,淹通书史,善诗文,与苏轼交谊最深。刘季孙《登邺王台见思》今已不存。

(2)邺:古都邑名,在相州邺县(今属河南)。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曹操曾在邺城内作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等。邺王台即指此。

(3)旧时:以往,往昔。

(4)暮:傍晚。

(5)因:办法,理由。

全文拼音版

yùnliújǐngwéndēngwángtáijiànshǒu··èr
jiùshíliúzizhèngqiáocuìwángchéng
tóubáijiànshūyóuyǎnmíng
píngyuánqiūshùshāzhōngshēng
guīyànnánfēijǐnyīnqíng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宋代〕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宋代〕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次韵裴仲谋同年

〔宋代〕黄庭坚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次韵公实雷雨

〔宋代〕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次韵尹潜感怀

〔宋代〕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唐代〕王昌龄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宋代〕黄庭坚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