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州罢吟寄同舍

〔唐代〕李商隐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作品简介

《梓州罢吟寄同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概述诗人五年的幕僚生活,点明工作的勤恳;颔联记述幕府的歌舞宴乐之事,暗含得到幕主的优遇;颈联表明心态,以喻托的手法写罢幕的凄凉心境,此后无依以及终生的抱憾;尾联抒发惆怅依恋之情,暗含对幕主柳仲郢的感激和不忘恩情之意。全诗对梓州生活作了总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凄怆悲凉之感,章法严密,情意深含,具有蕴藉典重之美。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年隐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征聘,远离京华,前往柳仲郢钰职的梓州幕府,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幕僚生活。柳仲郢器重李商隐的才华,曾两次委以重要使命;柳仲郢关怀李商隐丧妻后的孤寂,曾准备以乐妓相赠。大中九年(855),柳仲郢被征入朝,梓州幕府解散,李商隐也就结束了他为时五年的梓州幕僚生涯而北归,同时写了《梓州罢吟寄同舍》这首诗寄赠他的梓州同僚。

翻译注释

翻译

不论是春天百花飘香,还是寒冬雪花飞扬,我们都在幕府供职,度过了五年难忘的时光。

你们为了公务接待贵宾,在客人中间穿梭繁忙;我也要组织歌舞演出,让客人心情舒畅。

多亏了幕府主人使我们有所依托,我们才能在一起共同生活。而我却常常有病在身,时常感到无聊寂寞。

今日以后我们就要分手,离别的失落令人心中惆怅。昔日的相聚岂能遗忘,梦中常闻到诸君的衣香。

注释

(1)不拣:不择。

(2)花朝:花事繁盛之春日。旧以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

(3)雪朝:雪天,指冬日。

(4)霍嫖姚:即霍去病,尝随卫青出征抗击匈奴。《汉书·霍去病传》:“为嫖姚校尉。”这里用以比柳仲郢。

(5)缘:因。

(6)接座:接近府主的席位而坐,以示特蒙礼遇。

(7)交珠履:谓结交达官贵客。珠履,指贵客。

(8)分行:谓筵席中歌舞的分行。

(9)翠翘:一种形似翡翠鸟羽毛的女子首饰,此处以物代人,指歌妓。

(10)楚雨:比喻男女之间的艳情。源于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指企盼赏识。

(11)漳滨卧病: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诗意为抱病隐居,这里以刘桢多病自比。

(12)无憀:百无聊赖。

(13)燕台: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招览天下贤才。后称黄金台或称燕昭台。此指柳仲郢幕。

(14)衣香:借用汉代荀彧事。习凿齿《襄阳记》:“苟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后指风采高雅为“衣香”,这里指柳仲郢厚待的恩德。

全文拼音版

zhōuyíntóngshě
jiǎnhuācháoxuěcháoniáncóngshìhuòpiáoyáo
jūnyuánjiēzuòjiāozhūwèifēnhángjìncuìqiào
chǔhánqíngjiēyǒutuōzhāngbīnbìngjìngliáo
zhǎngyínyuǎnxiàyàntáiwéiyǒuxiāngrǎnwèixiāo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南浦·旅怀

〔宋代〕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青青水中蒲三首

〔唐代〕韩愈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蝶恋花·九十韶光如梦里

〔清代〕文廷式

九十韶光如梦里,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

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五代〕阎选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