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杜少陵祠堂

〔清代〕蒋士铨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沈沦稷契身。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作品简介

《南池杜少陵祠堂》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杜甫爱国忧君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杜甫忠君忧国的衷心敬佩之情,深深同情杜甫颠沛流离、歌哭于风尘的不幸命运。全诗深稳典切,凝练有力,一气贯注,笔无懈弱,颇具骨力,尾联尤富思致。

创作背景

《南池杜少陵祠堂》此诗作于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蒋士铨二十四岁。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他应江西乡试,中试为举人,旋北上赴京。此年春,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南归。途经山东济宁,游杜甫祠堂,写下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杜少陵先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虽然官职低微、一生不得志,却有稷、契一样不平凡的心身。

离乱中对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独自忧心忡仲,直到将要老死于颠沛的风尘中,还在用诗歌倾泻悲愤。

在好友严武手下做官犹遭同僚忌恨,而真实可信的诗文则自能体现他真正的才能和诚心。

每顿饭都不忘君王的恩泽,值得敬爱的是一个读书人终成了爱国的忠臣。

注释

(1)南池:在今山东济宁。

(2)杜少陵:即杜甫。杜甫曾居住长安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3)薄宦:低微的官,即小官。

(4)沉沦:沦落。

(5)稷契:传说为舜时二贤臣,稷管农业,契管教化,在此是作者借杜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中杜甫的自比来赞颂杜甫。

(6)社稷:古代天子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用指国家。

(7)直将:只将。

(8)歌哭:指杜甫忧国忧民、悲壮苍凉的诗作。

(9)老风尘:衰老在风尘仆仆的羁旅漂泊之中。

(10)诸侯宾客:指杜甫在成都时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参严武节度使幕府,任参谋。诸侯,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地位略当于古代的诸候,故以相喻。

(11)犹相忌:指杜甫受到节度使幕府中同僚的猜忌,因而不安于位,仅数月就辞职了。

(12)信史文章:指杜甫诗歌忠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史”。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

(13)一饭:一餐饭。

(14)何曾忘君父:不曾忘记君王的恩泽。

全文拼音版

nánchíshǎolíngtáng
xiānshēngjǐnshìshīrénbáohuànshěnlúnshēn
xiàngluànyōushèzhíjiānglǎofēngchén
zhūhóubīnyóuxiāngxìnshǐwénzhāngyǒuzhēn
fàncéngwàngjūnliánshìzuòzhōngchén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5),字心馀、清容、苕生,号藏园,铅山(今属江西)人。乾、嘉时期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投编修。工诗、词、剧曲,词格与陈维崧为近。著有《铜弦词》。

蒋士铨的诗

相关推荐

南都行

〔唐代〕李白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宋代〕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南楼令·塞外重九

〔清代〕纳兰性德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蟾、空满衾裯。霜落鸟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南柯子·驿馆吹芦叶

〔清代〕毛奇龄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南歌子·再用前韵

〔宋代〕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南辕北辙

〔两汉〕刘向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宋代〕吴潜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南池

〔唐代〕李郢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