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清代〕龚自珍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作品简介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诗人会试下第,从京城返家,途中题壁之作。诗人感叹科举考试的艰辛,以及饱食终日的当权者不知道朝廷已日薄西山,危机四伏,却依然迷恋着昔日的余晖,因而说出就此归隐,与美人佛经相伴,了此一生的激愤语。诗中既表现了诗人科场失意的愤懑,也流露出对国事时势的深切忧虑。全诗以比喻象征手法刻画社会现实,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深沉蕴藉,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三月,龚自珍第二次参加恩科会试,再次失利。此时他已经二十九岁,人近中年,第二次落第对他是很大的打击。落榜后,龚自珍和友人周仪暐一同离京南下。时值秋天,二人途经富庄驿,相与题诗于驿壁,《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此诗为龚自珍的和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多次经历科考以后,便发觉它是深不可测的。科举场中士子们任意发挥,自成一家之学。

隐藏在堂屋内的燕子完全感受不到秋天的气息,路旁的那些乌鸦依然留恋着没落的夕阳。

美人已经成了老寡妇,怎能再做人家的姬妾?古木年久根深,再也不像盛年那样繁茂了。

哪一天能够像天上的飞鸿,离开这个名利之场,剩下美人和经卷,从此结束自己的一生。

注释

(1)名场:争名的地方,指科举考场。

(2)莽:草木深处,引申为深邃。

(3)无涯:不能穷尽。

(4)心史:指自己主观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

(5)纵横:无所拘束。

(6)自一家:自成一家之见。

(7)秋气:使草木凋残的秋天肃杀之气。比喻衰败的形势。

(8)堂内燕:比喻得势的达官贵人。

(9)夕阳:比喻没落的形势。

(10)路旁鸦:比喻顽固守旧的人物。

(11)东邻:指美女。

(12)嫠:寡妇。

(13)冥鸿:高飞远举的鸿雁。后比喻隐士。

(14)遂:遂心。

(15)经卷:佛经。

(16)葬:葬送。

全文拼音版

zhōutiányuányùn
míngchǎngyuèmǎngxīnshǐzònghéngjiā
qiūjīngtángnèiyànyángháiliànpáng
dōnglínlǎonánwéiqiègēnshēnhuā
míng鸿hóngzōngsuìměirénjīngjuànzàngniánhuá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其诗文瑰丽奇肆,充满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代表作《己亥杂诗》等揭露社会腐朽,呼吁改革。他主张"更法""改图",开近代启蒙思想先河,对晚清维新运动及后世影响深远。

龚自珍的诗

相关推荐

小雅·我行其野

〔先秦〕诗经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

〔宋代〕吴文英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元代〕张养浩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小雅·鱼藻

〔先秦〕诗经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义鹘

〔唐代〕杜甫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

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

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

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

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

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

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