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焉尔。
当下流行什么就认为什么是对的,这种人是普通人;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己见,这种人是君子。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自私自负的表现,是因为圣人之道在里面。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於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於君,使真儒之效不白於当世,然其於众人也卓矣。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於众人乎?
君子在穷困苦难、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肯随波逐流,顺从时俗,不因时俗而伤害原则。所以,他在受到君王的重用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时俗使它符合圣人之道。这是因为他在才学方面早有准备,而他的的志向也早就确定了。时代流行杨朱、墨子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孟子学说的人;时代流行佛家及老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韩愈学说的人。像信奉孟、韩学说的人,可以算得上学术修养深而且志向坚定了,不因为时尚流向的而放弃自己信奉的真理。可惜不被君主信任,使的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世盛行,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已经很杰出了。唉!我看现在的世道,带着高高的儒家帽子,穿着宽大的学者服装,坐下来就谈论尧的语录,站起来就模仿舜的动作,却不以孟、韩学说为本,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予官於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以正之之不已,而不至焉,予未之信也。一日得志於吾君,而真儒之效不白於当世,予亦未之信也。
我在扬州做官,交了个朋友叫孙正之。他奉行古人的学问,又擅长写古文,我知道他能够以孟、韩学说为本而不动摇。越地的人看燕地,觉得那是绝远的地方,但是只要驾着马车向北出发,只要不停,肯定能走到。孟子、韩愈的学说和我们的距离,怎么能和越地人看燕地的距离相比呢?凭借孙正之的求学不止,如果学不到孟、韩的学问,我不相信。如果有一天他得到君主的重视,而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时盛行起来,我也不相信。
正之之兄官於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送之,云尔。
孙正之的哥哥在温州做官,带着他们的父母上的任,正之也将要跟着去,先告诉了我征询我的意见。我打算沉默,沉默得了吗?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写下这篇文章送给他。
注释
(1)孙正之:孙侔,字正之,一字少述。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丧父,事母至孝。多次被人推荐,曾授校书郎扬州州学教授。序:临别赠言。
(2)时然而然:时尚如此,我即如此。
(3)众人:普通人,世俗之辈。
(4)己然而然:自己认为这样正确,就这样去做。
(5)君子:有道德者。
(6)私己:自以为是,偏爱自己。私:偏爱。
(7)圣人之道:儒家的政治主张和道德伦理观念。
(8)焉尔:于此而已。
(9)颠跌:跌倒。引申为挫折、困窘。
(10)诎:屈服。
(11)从:顺从,追随,改变自己立场。
(12)以时胜道:苟合时俗而损丧道义德行。
(13)变时:改变时俗潮流。之:往、到。
(14)术:学术。
(15)孟轲: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当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后人称为“亚圣”。著作有《孟子》。
(16)释、老: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老:春秋末期哲学家老子的简称。老子后被道教奉为始祖,故这里泛指道教。
(17)韩愈:唐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昌黎先生集》。
(18)效:效用。
(19)白:明白,显明。
(20)冠:帽子。
(21)峨如:高高竖起的样子。
(22)裙:古代下裳,男女同用,与今专指妇女的裙子不同。此处指官僚贵族所穿的衣服。
(23)襜如:衣着整齐貌。襜:遮至膝前的短衣。
(24)尧:唐尧,陶唐氏之君。
(25)舜:虞舜,有虞氏之君。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禅位于禹。
(26)扬:扬州(今属江苏),当时为淮南路的治所。
(27)越:春秋战国时越国,地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后也称此地为越。
(28)燕:周代分封的诸侯国,其地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后也称此地为燕。
(29)绝域:极边远的地域。
(30)辕:驾车用的直木或曲木。这里指驾车。
(31)首:首途,启行。
(32)苟:假如。
(33)已:停止。
(34)去:离开,距离。
(35)吾党:我辈。
(36)温:温州,治所在永嘉(今浙江温州)。
(37)处予:安慰我。处:犹安。这里指临别相赠以言。
(38)云尔: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