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是宋代词人张元干所写的一首词,被收入《唐宋词鉴赏辞典》。展现了一幅空灵奇幻的月夜湖山图:上阕以"波撼城"的壮阔与"浸山青"的静谧对照,下阕通过"雾柳""露荷""流萤"等意象编织出迷离的夜色。全词最妙在光影处理——"云度月"造成明暗交替,"水流萤"形成虚实相生,而"散发到天明"的孤坐,将自然之景与遗世独立的情怀融为一体,体现了南宋词由慷慨悲壮转向清空雅致的审美倾向。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此词为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宋高宗绍兴元年年底,从词人致仕回到福建到被追赴临安大理寺销籍除名前的这段时间,词人退居在福建生活。高宗建炎3年到绍兴19年(公元1129-1149年)二十年间,词人一直与当地官员以及诸多居闽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共写了44首交游词。 这首《浣溪沙》就是词人晚年游览江浙一带的山水美景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
天上的流云遮住了月亮,柳树如同笼罩在雾中一样发暗。带着露珠的荷叶翻动时,水光闪烁,如同飞流的萤火一样。散开着花白稀松的头发,静静地待到天明。
注释
(1)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2)波撼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
(3)浸:浸染。
(4)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5)欲:将要。
(6)三更:半夜,午夜。
(7)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8)度:指遮挡。
(9)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10)水流萤: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11)萧萧: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12)散发:散开的头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元干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制小鬟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浣溪沙·才过苕溪又霅溪
才过苕溪又霅溪,短松疏竹媚朝晖,去年此际远人归。
烧后更无千里草,雾中不隔万家鸡。风光浑异去年时。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
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难抛往事一般般。
今夜灯前形共影,枕函虚置翠衾单。更无人与共春寒。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浣溪沙·画舫离筵乐未停
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那堪还向曲中听。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梦回酒醒忆平生。
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浣溪沙·风递残香出绣帘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