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归出楼中望月》是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泛游巫湖夜归登楼望月之作。首四句,游湖归憩。中八句,楼望见闻。末四句,心情感受。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元嘉五年(428年),谢灵运因为冒犯朝廷,再次回到了始宁。于是他和谢惠连及著名文士何长瑜、羊濬之、荀雍组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学集团,尽情遨游山川,饮酒赋诗。共为山泽之游时谢惠连作下这首《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夜泛舟湖中,船桨荡起了一片片的月光。
游湖之后在水榭休息,面对曲汜坐看江潮回涌。
楼上的座位彼此相联,大家放下拐杖。互相都邀约一番后,一起坐下来。
鸿雁在沙州上哀鸣,猿猴在山顶悲呼。
高高的月几倒映在江中,疾风又从谷中吹来。
薄雾笼翠着峰峦,露珠挂满了枝头。
近看月光驱散了阴暗,远望一片宁静,荡涤尽白天的喧闹。
众人边谈边赏月,毫不知倦,从夜直至第二日清晨。
注释
(1)澄瀛:即澄湖,水色清澈之湖。
(2)星罗:像星群样罗列分布。
(3)轻桡:借指小船。桡:小桨。
(4)憩:休息。
(5)榭:供人游息的木构敞屋。建在水边的叫“水榭”,建在台上的叫“台榭”。
(6)曲汜:犹曲岸回水。汜(sì):指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7)回潮:江潮回涨。
(8)辍:中止,停止。
(9)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头上有尖刺。
(10)骈筵:并坐共席。骈: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本诗中指并排。筵:竹席。
(11)招要:亦作“招邀”,邀请。要:同“邀”。
(12)渚:小洲。
(13)山椒:山顶。
(14)亭亭:遥远的样子。
(15)浏浏:一作“飀飀”,形容风疾劲。
(16)飚:疾风。
(17)斐斐:轻淡。
(18)幂:覆盖。
(19)岫:山洞。
(20)泫泫:指水流动貌、水下滴貌或露珠晶莹貌。泫:水珠下滴的样子。
(21)条:树枝。
(22)瞩:注视。
(23)祛:除去,驱散。
(24)幽蕴:浓重的黑暗,指隐积在心中的烦愁。蕴:积。
(25)荡:清除。
(26)喧嚣:喧闹嘈杂之声。
(27)晤言:相对而言。
(28)罢:通“疲”,疲倦。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谢惠连的诗
相关推荐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泛南湖至石帆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泛淮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泛吴松江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拔剌红。
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诗寄浙东。
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
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泛颍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泛舟大明湖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