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清代〕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作品简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是林则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近代民族觉醒的诗意宣言,以谪臣之身抒报国之志。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化用《左传》子产典故,"岂因祸福避趋之"反用《礼记》中庸之道,"谪居正是君恩厚"反语讽喻,"养拙刚于戍卒宜"以自嘲显刚毅。全诗语言沉雄而锋芒内敛,将儒家仕宦哲学升华为近代爱国主义精神,开创了政治抒情诗的新境界。

创作背景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林则徐被革职流放伊犁途次西安。时值《南京条约》签订,诗人以"生死祸福"之辩回应家人担忧。作品诞生于中国近代史转折点,其"苟利国家"的宣言,既是个体命运的注脚,更为鸦片战争后迷茫的民族提供了精神坐标,标志着传统士大夫向近代爱国者的思想转型。

翻译注释

翻译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注释

(1)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2)以:用,去做。

(3)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

(4)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

(5)刚:正好。

(6)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7)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8)故事:旧事,典故。

全文拼音版

shùdēngchéngkǒuzhànshìjiārénèrshǒu··èr
wēirènzhòngjiǔshénzàijiéshuāiyōngdìngzhī
gǒuguójiāshēngyīnhuòzhī
zhézhèngshìjūnēnhòuyǎngzhuōgāngshù
shāntánshìshìyínduànsònglǎotóu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号唉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御史、浙江盐运使、江苏巡抚,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后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归。咸丰初,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办军务,至潮州病卒,谥文忠。遗著有《云左山房诗钞》和《文钞》等。

林则徐的诗

相关推荐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

〔魏晋〕陆机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代〕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拂玩芳菲?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魏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赴阙

〔宋代〕文天祥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