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江南秋江采莲为场景,生动描绘采莲女劳作的情态与心境。前四句写莲子丰茂、少女竞采的热闹景象;“试牵绿茎”二句细腻刻画采藕的艰辛,暗含生活不易;后六句通过服饰、动作与对话,展现采莲女朴素灵动的形象及同伴间的融洽情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民歌气息,在劳动场景中寄寓对民间生活的深切观照,体现了张籍乐府诗写实明快的艺术特色。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秋天的江岸边莲子特别多,采莲的姑娘们并排坐在船上唱着歌。
绿色的莲蓬里圆滚滚的莲子密密麻麻,她们争先恐后地采摘,小船在微波中荡漾。
试着拉扯绿色的莲茎去寻找莲藕,结果断的时候丝太多,不小心刺伤了手。
她们用白色的布带束着腰,袖子半卷着,没有插上玉钗,妆容也很淡雅。
船上的莲子还没装满,她们就划着船前往前面的沙洲继续采摘,还问旁边的人,谁的家住得比较远。
等采莲结束时,她们会一起等待傍晚的潮水上涨,然后一边玩弄着荷花,一边荡着桨回家。
注释
(1)秋江:秋天的长江。
(2)莲子:莲的种子。
(3)青房:青青的莲房,青青的莲蓬。
(4)齐戢戢:一齐收集。
(5)绿茎:绿色的荷叶茎秆。
(6)白练:白色熟绢,素绢。
(7)前洲:前面的洲渚。
(8)暮潮:傍晚的潮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采莲曲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诗官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
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
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
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
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
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采莲赋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采莲曲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