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峡次巴东

〔唐代〕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作品简介

《入峡次巴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写远贬虽苦,但能举家同行亦为苦中之乐。后两联借景抒情,写路途艰难。迁播远郡,水路险阻,风雨奔波,而无凄苦之词,笔调疏快宜人,足见诗人坦荡的襟怀。语言通俗晓畅,曲调明快而感情深沉。

创作背景

《入峡次巴东》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刺案,上书言事,得罪执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移官忠州(今重庆市忠县)。诗人由江州赴任忠州刺史,途经三峡宿于巴东时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行程已久,不知远郡(忠州)何日到达,可喜的是全家同行并不感到孤单。

受王命差遣远赴万里之外的三峡,把全家人的生计都载在一叶扁舟之中。

巫山的夜晚下着沾湿了花枝的细雨,逆水行舟,沐浴春风春雨。

眼看巴东两岸红旗招展,鼓点数声,催船前行。

注释

(1)巴东:巴东郡。唐归州属县,今湖北巴东县。

(2)次:停泊。

(3)远郡:指忠州。

(4)同:共同,陪同。

(5)王程:为王事而作的行程。即赴职任命。

(6)三峡:峡名。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重岩叠嶂,无地非峡,就其最险者称为三峡。

(7)百年生计:指全家人的前途、命运,都载在这只船上。

(8)巫山:山名,在四川巫山县东。

(9)足:下透。沾花雨,沾湿花枝的细雨。

(10)陇水:指长江上游。古人以为长江源出陇外。

(11)逆浪风:指东风。江水自西而下,故称东来之风为逆浪风。

(12)两片红旌:双旌为刺史仪仗。红旌:红旗。

(13)数声鼓:因江道狭窄,行船多击鼓为号。

(14)使君:即刺史。

(15)艛艓:有楼的小船。

全文拼音版

xiádōng
zhīyuǎnjùnshídàoyóuquánjiātóng
wànwángchéngsānxiáwàibǎiniánshēngzhōuzhōng
shānzhānhuālǒngshuǐchūnduōlàngfēng
liǎngpiànhóngjīngshùshēng使shǐjūnlóudiéshàngdō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入彭蠡湖口

〔南北朝〕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入塞

〔宋代〕曹勋

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

城陷撞军入,掠去随胡儿。

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

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

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

入朝曲

〔南北朝〕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入东道路

〔南北朝〕谢灵运

整驾辞金门,命旅惟诘朝。

怀居顾归云,指途溯行飙。

属值清明节,荣华感和韶。

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

鷕鷕翚方雊,纤纤麦垂苗。

隐轸邑里密,缅邈江海辽。

满目皆古事,心赏贵所高。

鲁连谢千金,延州权去朝。

行路既经见,愿言寄吟谣。

入若耶溪

〔唐代〕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入潼关

〔唐代〕李世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