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小传》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讲述了杜环收养父亲亡友之母张氏的故事,赞美了杜环仗义助人、抚恤孤苦的高尚品格;篇末引出“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的感慨,褒贬世情,别有见地。作者写收养张氏情节,从相见痛泣、更衣奉食,至烹药进箸、殡葬祭奠,笔迹十分详密;而对杜环生平及其余,则只用“好学,工书,谨饬,重然诺”九字概括,记其他人物笔墨也极简省。文中还把谭敬先、常伯章的冷漠自私、无情无义与杜环的仁厚热肠交错对比,使美丑至为分明。全文如—幅群像特写画,宾主得体、浓淡相宜,有其独至的艺术效果。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
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彼非过论也,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杜环是明朝初期一位普通的官府低级职员,一生未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突出的事迹是曾经尽心尽力地奉养一个流落异乡的老妇人张氏。作者认为其人可嘉,其事可传,就专门为他写了《杜环小传》这篇小传。
翻译注释
翻译
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擅长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
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
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已经去世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哪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
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生前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
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侍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吗?况且先父和允恭交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样,现在您老人家贫穷困顿,您不到别人家里去,而来了我杜环家里,这真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在冥冥中引导的啊!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
当时正是战争过后饥荒的岁月,百姓连亲生骨肉都以保全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他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
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自家母亲侍奉。常母的个性急躁而又狭隘,只要稍稍不顺她的心意,往往就发怒骂人。杜环私底下告诫家里人,尽量顺从常母,不可以因为她贫穷困顿,就对她轻视傲慢,和她计较。常母患有痰疾,杜环亲自替她煎烹药材,还一匙一匙地喂她喝;因为常母的缘故,杜环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经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
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
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就去劝阻他们。杜环说:“这是人之常情,有什么不吉祥呢?”
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他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三年之后就过世了。常母快死的时候,举起手对杜环说:“是我拖累了你哪!是我拖累了你哪!盼望以后杜君您的子子孙孙,都能够像您一样的好。”
话说完就断了气。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殓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杜环后来担任晋王府的录事,很有名,和我有交情。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从前汉朝的翟公说过:‘人到了一死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朋友真正的交情!’他说的并不是过分的言论,实在是有感于现实的人情世态才说的!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去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人了吧!”
注释
(1)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2)游宦:到外地去做官。
(3)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
(4)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5)善士:纯洁正直的人。
(6)所与交:同一元交往的人。
(7)环尤好学:好,喜爱。
(8)工书:擅长书法。
(9)谨饬:言行都很谨慎。
(10)重然诺:不轻易答应别人,答应了就一定做到。
(11)然诺:诺言。
(12)周:接济,援助。
(13)急:急难。
(14)兵部: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
(15)主事:官名。在明代,主事为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
(16)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17)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
(18)守:地方上的长官。
(19)盍:何不。
(20)故:这里指旧交的情分。
(21)如:依照。
(22)附舟:搭船。
(23)诣:到,往见。
(24)谢不纳:拒绝接见。
(25)大困:陷于非常艰苦的境况。
(26)尝:曾经。
(27)仕:做官。
(28)存:活着。
(29)庶:也许。
(30)可冀:有希望。
(31)从:跟随。
(32)无恙:这里指健在。恙(yàng):病。
(33)对以:用下面的话回答说。
(34)直:当,位于。同“值”。
(35)服:穿。
(36)雨行:冒雨行路。
(37)颇若:很像是。
(38)何为:为什么。
(39)母泣告以故:常母哭泣着把原因告诉了他。
(40)就座:坐到座位上去。
(41)解衣:脱下衣服。
(42)更:换。
(43)奉糜:恭恭敬敬地用手捧着一碗粥。
(44)食母:拿东西给常母吃。
(45)衾:被子。
(46)寝母:安排常母睡觉。
(47)亲厚:关系亲密和交情深厚。
(48)故人:旧交,老朋友。
(49)在:活着。
(50)付:托付。
(51)姑:暂且。
(52)访:探求,寻找。
(53)苟:假如。
(54)事:侍奉。
(55)独:唯独。这里有“难道”的意思。
(56)归:这里是投奔的意思。
(57)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这是由于两位老人家而引起的。
(58)无他思:不要有别的想法。
(59)兵后:战争之后。
(60)岁饥:庄稼的年成不好。
(61)骨肉: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子女等。
(62)不相保:不能互相养活。
(63)媵女:婢女。
(64)果无所遇而返:果然,她所要寻访的人一个也没有遇到,于是她就回来了。
(65)坐乃定:这才坐定。意思是说:这才安心在杜环家中住了下来。
(66)自环以下:指以杜环为首的杜家所有人。
(67)褊急:性情急躁。褊是狭小的意思。
(68)少:稍微。
(69)惬意:满意。
(70)辄:总是。
(71)诟:怒骂。
(72)戒:这里是开导,叮嘱的意思。
(73)顺其所为:顺着她的意思,她想做什么,就让她做什么。
(74)勿以困故轻慢与较:不要因为她处境贫困而轻视怠慢,发生争论。
(75)烹:煮。
(76)匕箸:饭勺和筷子。
(77)以母故:因为常母的缘故。
(78)太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乐等事。
(79)赞礼郎:官名,掌管赞相礼仪之事。
(80)祀:祭祀。
(81)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82)道:路上经过。
(83)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
(84)少子:小儿子。
(85)若无所闻:好像什么话也没有听见。
(86)第:只,但。
(87)岁:年。
(88)是日:这一天。
(89)初度:生日。
(90)持:握。
(91)环家人以为不祥:这句说,有什么不吉祥的呢?为了加强语气,所以在句式上作这样的变动。何不祥之有:“有何不祥”的倒装句。
(92)绐:欺骗。
(93)顾:回头看。
(94)弥谨:更加小心。
(95)顿:立刻。
(96)咸:全,都。
(97)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这里指棺材。
(98)殓:把死尸装进棺材。
(99)殡:把棺材停放下来。
(100)岁时:逢年过节。
(101)云:用于句末的语助词。
(102)晋王:晋恭王朱棡,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
(103)录事:王府的属官,掌管文书。
(104)史官:作者自指。
(105)翟公:汉文帝时人。他做官的时候,宾客盈门;当他罢官后,门可罗雀。后来,他又被起用,宾客们要去找他,他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06)过论:谬误的议论。
(107)意气相得:彼此的心意都很投合。
(108)以身相许:预先答应出力,不惜牺性自己。
(109)若无难事:好像是没有困难的事情。
(110)至事变势穷:到了事情剧变、局势恶化的时候。
(111)蹈:实行。
(112)背去:违背诺言而去。
(113)亲:父母。
(114)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即使是古时候所赞扬的那些有义气、正直的人,也不见得有什么高过他的地方。
(115)不逮:不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宋濂的诗
相关推荐
杜甫画像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杜鹃花得红字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杜秋娘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杜蒉扬觯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
曰:“在寝。”
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
又酌曰:“调饮斯!”
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
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
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
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
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