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玉兰

〔宋代〕吴文英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作品简介

《琐窗寒·玉兰》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咏物以怀人,上片写赏玉兰花的感受,下片写从眼前花想到如花般美貌动人的苏姬,深切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全词情景交融,用语典雅,运用比兴和借代等手法,丰富词境。

创作背景

《琐窗寒·玉兰》这是一首咏物怀人词。蔡嵩云《柯亭词论》云:“梦窗《琐窗寒》咏玉兰而怀去姬。”据词中作者忆去姬之意推测,此词应作于苏姬离词人而去之后,而词人这时尚在临安。即时在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词人已离吴而往来于临安、绍兴间以后。

翻译注释

翻译

天青色的玉兰叶重重叠叠似美人的云鬓堆砌,玉兰花白玉般的色泽,又似美人洁白的脸腮。像这样美丽的花儿,即使是如我这样一位四处羁游,见多识广的人也是初次见识的。玉兰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充斥四周,然而浪迹天涯的我闻花香反而触动起一种感伤的情怀。远行的船帆,依靠空中高风的帮助逐渐离去。玉兰花的清香在这都城中一定会受到人们充分的赞赏。追想玉兰花在凋谢之后必将失去它的本来面目,但是返归属于《离骚》中的花魂,定将以“清水出芙蓉”的天然面目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想起如花般美貌动人的苏姬,如果能使她回眸一顾,我将不惜轻抛千金。然伊人已离去。从前我与她曾在吴城亲密地相处过一段时期。现已如烟四散,似水流失,各自东西,惟剩几多离恨别愁。又如这南国玉兰,将零落成泥,伊人离去再也不可复求。眼前玉兰花香虽是薰袭骨髓,然而见花却自然忆及过去共同赏花的苏姬,今花在姬离,想到那我的第二故乡苏州,以及还留住在那儿的去姬,当然是越发悲伤,憔悴不堪。在临安最为伤情的是随着秋风的来临,又要送别亲友,这种离愁别恨使我日渐消瘦。

注释

(1)琐窗寒:词牌名。又名“锁寒窗”。此词双调九十九字,为词调正体,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2)玉兰:非春天之玉兰花(又称“望春花”),而是指“四君子”之一的“兰草”,简称“兰”,“玉”乃“兰”之美称。郑文焯《手批梦窗词》:按《平泉山居草木记》有海峤之玉兰,今吴人又呼玉兰为木笔,实即辛夷,而木兰则别是一种。吴郡治旧有木兰堂是也。

(3)绀缕:女人的秀发,喻兰叶。绀(gàn),一种深青带红之色。

(4)清腮:喻兰花之清馨秀美。

(5)汜人:沈亚之《湘中怨解》:唐武后垂拱年中,有郑生乘晓月渡洛桥,见桥下一美女蒙袖痛哭,问之,则诉受嫂虐待,不堪忍受,拟赴水而死。郑生慰之并带其回家,取名“汜人”。能诵楚人之书。居数载,女谓生曰:“我湘中鲛官之娣也,谪而从君。今岁满,无以久留居所,欲为诀耳。”于是涕泣而去。汜,一作“记”。

(6)蛮腥:指兰花生于南方水滨。

(7)海客:指来往海上之人。一作“海谷”,一作“梅谷”。

(8)征槎:晋张华《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9)阆风:高空的天风。

(10)占香上国:兰被誉为国香。

(11)□遗芳掩色:首字缺,据上下词意推测,似为“想”字。

(12)凝澹:凝聚澄明。

(13)返魂:返魂香。传聚窟洲神鸟山上有返魂树,伐其根心,于玉壶中熬煎成丸,闻之可除瘟疫,使之起死回生。

(14)骚畹:楚人之田亩。古人以田二亩为一畹。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今,又树蕙之百亩。

(15)盼:顾。

(16)千金换:即金不换,喻贵重。千金:即兰草。《大平寰宇记·岭南道广州》:“草有大千金、小千金。”

(17)鸱夷:皮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自号鸱夷子皮,乘舟泛五潮。

(18)吴苑:吴王宫苑,后代称苏州或江南。

(19)沁骨:渗入骨髓。

(20)咸阳:秦代京城,在长安西北。代指南宋京城临安。

(21)佩:古代衣服上佩带的饰物。

(22)西风:秋风。

全文拼音版

suǒchuānghán··lán
gànduīyúnqīngsāirùnrénchūjiànmánxīngwèihǎi怀huáiwǎnmiǎozhēngcháchénglángfēngzhànxiāngshàngguóyōuxīnzhǎnfāngyǎnzhēnníngdànfǎnhúnsāowǎn
pànqiānjīnhuànyòuxiàobànchīgòngguīyuànyānhènshuǐmèngyǎonántiānqiūwǎnláishíshòugèngxiāolěngxūnqìnbēixiāngyuǎnzuìshāngqíngsòngxiányángpèijié西fēngyuàn

作者介绍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吴文英的诗

相关推荐

琐窗寒·追悼半塘用玉田悼王中仙韵

〔清代〕沈曾植

尘梦烟消,虫天漏尽,招魂江外。沈吟玉笥,难挽此才尘里。怆冥冥,骖鸾去时,苍梧谒帝蛮云碎。把牢愁万古,劫波三世,怨申知致。

绝代。诗骚意。尽卧病漳滨,行吟湘水。姬姜憔悴,肠断礼魂山鬼。问何年,辽海鹤归,铜仙蚀尽清铅泪。便他方,弹指相逢,滞愿船一苇。

琐窗寒·细雨收尘

〔宋代〕萧允之

细雨收尘,轻寒弄日,柳丝掠道。

桃边杏处,犹记玉骢曾到。

对东风、回首旧游,香销艳歇无音耗。

怅佳人、有约难来,绿遍满庭芳草。愁抱。

沈吟久,翠珥金钿,为何人好。

回文细字,尘暗当年纤缟。

倚阑干、斜阳又西,欢期易失春易老。

待何时、再觅珍丛,共把清尊倒。

锁窗寒·雨洗红尘

〔宋代〕程先

雨洗红尘,云迷翠麓,小车难去。

凄凉感慨,未有今年春暮。

想曲江水边丽人,影沈香歇谁为主。

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空被多情苦。

庆会难逢,少年几许。纷纷沸鼎,负了青阳百五。

待何时、重享太平,典衣贳酒相尔汝。

算兰亭、有此欢娱,又却悲今古。

琐窗寒·咏霜

〔清代〕黄之隽

不信连宵,江枫叶叶,染来都媚。

芳华换眼,做冷装晴天气。

俏无人、三更四更,碧空洗刷青如水。

借小窗月色,高檐风影,画成寒意。此际。浑难睡。

想茅店板桥,定催人起。凄凄向晓,最惹乌啼心事。

耐初曦、楼阴未销,玉阶瑶瓦添憔悴。

怕萧疏、鬓影撩他,点入菱花里。

琐窗寒·再和豁轩

〔近代〕林朝崧

未惯生离,那堪死别?隔重泉远。

欲寻去处,妙子稠桑难唤。

乍新巢双栖未安,叹伊福薄侬缘浅。

忆廿年流落,牛衣鸿案,苦俱尝遍。长短,前因恋。

纵早替量珠,未成孤雁。知音会意,争似倩魂难返。

对灯前春风画图,绿窗鬓影长梦见。

忏情痴便欲灰心,去乞伊蒲饭。

锁窗寒·倭奁

〔清代〕曹贞吉

巨舶巍峨,寒潮寂寞,飓风吹瞑。

鸾胶龟斧,制自海山人境。

郁金砂、屑来粒粒,明霞犹带欧罗胜。

想龙涎潜贮,冰绡偷卷,迷离交映。光靓。伴清镜。

试摩挲小簇,玉纤留证。宫鸦一色,拖逗丽华云影。

忆当年、连弩射鱼,浩荡烟波归未肯。

更谁携彩扇昆刀,泛蓬壶月冷。

锁窗寒·即事

〔清代〕曹贞吉

银鸭香销,湘篝兽冷,夜长生倦。

寒梅未放,勒住春痕一线。

听惊沙、飞鸣阵阵,飒然似入关山怨。

想参斿半落,明河斜挂,霜风如剪。思远。情何限。

纵文鸳交扣,绣衾争恋。迢迢玉漏,海水注来难满。

还愁他、旅梦乍回,屈曲铜铺门静掩。

更谁团雪作猧儿,映小窗人面。

琐窗寒·其二·雪后再过二泉师宅,示蘋湘

〔清代〕冯煦

霁雪生寒,瘦筇招我,去寻陈迹。

归潮自碧,送尽何郎词笔。

倚东阑、留取断云,酒边独自横怨笛。

记重门款后,梅阴携手,夜来初积。

相逢更苦,问葛帔栖风,有谁追惜。

庭荒墅冷,负了当时游历。

耿无言、古萝自春,旧题败壁蛛网蚀。

算匆匆、莫付哀弹,百岁如过翼。

琐窗寒·楚江暝宿舟中闻按歌声

〔清代〕易顺鼎

泪尾弹潮,眉心拥岫,短篷江上。

红桥画舫,曾听杜娘秋唱。

到而今、青衫未乾,盟鸥学得飘零样。

似小楼听雨,残筝短烛,梦昏罗帐。事往。成惆怅。

又换了年时,卖花门巷。蘋洲打桨,剩有冷鸳堪傍。

那知人、吹瘦玉箫,情天老去秋无恙。

但舞枫、一叶题红,带愁遮断港。

琐窗寒·题美冠夫人遗箑为幼莲赋

〔清代〕冯煦

有客寻秋,尘封镜槛,怨棠休茜。

团团似月,怀袖当年曾见。

展银笺、千叠冶云,旧题俊句珠网罥。

怕双栖江表,空帘吊梦,妒他新燕。

画图视我,算露晚星初,半遮人面。

残纨剩楮,赢得韦郎肠断。

掩瑶笙、碧城旧游,夜凉鹤背归太晚。

奈并刀、不剪柔情,宛转萦似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