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苏内翰

〔宋代〕刘季孙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作品简介

《寄苏内翰》是北宋诗人刘季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好友苏轼请调外迁到颍州赴任,语气轻松。颔联说颍州离欧阳修等几位贤朋的太守居地不远,肯定不会孤寂。颈联是说苏轼双鬓花白,时逢重阳必会把菊花插在了头上。尾联则是揣想的场景,猜想苏轼必然宴请佳宾,自己也想赴宴陪苏轼亲自斟上一杯酒。全诗句律悲壮豪迈,处处传达出朋友之间那今人动容的情谊。

创作背景

《宋史·苏轼传》曰:“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续资治通鉴长编》曰:“元祐六年八月壬辰,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苏轼为龙图学士,知颍州。”《苏诗总案》曰:“元祐六年八月二十二曰,到颍州任。”案:此诗有重阳句,当是元祐六年(1091)九月作。作者早在杭州时与苏轼友善,现得知苏轼外任颍州,时逢重阳而生发怀友之情,便写下《寄苏内翰》这首诗赠给苏轼。

翻译注释

翻译

你厌倦了,独立在鳌头上,那高处不胜寒,才请求赐予赴外任的左符;你高兴地寻觅到颍水的尽头,杨柳盈岸的西湖。

前任太守们赫赫的政绩不会被玷污,六一公那清健的诗风而今也不会单孤。

四海之内,谁人不知东坡诗名?学士霜鬓,重阳佳节,可曾插得菊花,可曾又得佳句?

聚星堂上,人人怀瑾握玉,桂冠次弟属谁?群星璀璨,众星拱月,如涌的诗潮呵,怎能不傍金樽倒玉壶?

注释

(1)苏内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时称翰林为内翰。苏轼知颍州前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

(2)压鳌头:鳌头,唐宋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中为上鳌头。压鳌头,又有独占鳌头,出类拔萃于翰林之意。

(3)左符:指离京外任。《汉书·文帝纪》注云:“与郡守为符,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4)颍尾:颍水的末端。颍水又称颖河,源出河南登封县,东南流入淮河,其会合处,即颍州西湖。

(5)西湖:颍州西湖。颍州治地在今安徽阜阳县,西湖位于县城西北1公里。湖长5公里,广1.5公里。北宋诗人晏殊、欧阳修和苏轼先后为守(即下联所谓“二三贤守”),皆常宴赏于此,与杭州西湖并称。

(6)六一:指欧阳修,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藏书一万,金石遗文一千,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一老翁于此五物之间,是为“六一”。

(7)四海共知霜鬓满:元祐六年(1091)三月苏轼离杭州任时曾有诗云:“衰发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话平生。”

(8)聚星堂:欧阳修知颍时所建。苏轼知颍时,诗人欧阳棐、赵令畴和陈师道等都在颍州。

(9)玉壶:酒壶的美称。

全文拼音版

nèihàn
juànáotóuqǐngzuǒxiàoxúnyǐngwěiwèi西
èrsānxiánshǒufēiyuǎnliùqīngfēngjīn
hǎigòngzhīshuāngbìnmǎnzhòngyángcéngchāhuā
xīngtángshàngshuíxiāndàobàngjīnzūndào

作者介绍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元祐(宋哲宗年号,1086~1094年)间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与苏轼友善。博学能诗,注重名节,为官清正,死后四壁萧然,仅留书画万卷。

刘季孙的诗

相关推荐

寄远十一首·其四

〔唐代〕李白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寄淮南友人

〔唐代〕李白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寄远十一首·其十一

〔唐代〕李白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

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寄刘孝叔

〔宋代〕苏轼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寄生草·间别

〔元代〕查德卿

姻缘簿剪做鞋样,比翼鸟搏了翅翰,火烧残连理枝成炭,针签瞎比目鱼儿眼,手揉碎并头莲花瓣,掷金钗攧断凤凰头,绕池塘挼碎鸳鸯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