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魏晋〕陶渊明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身。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虽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短暂人生虽保养,身死荣名皆不存。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注释

(1)颜生: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2)称为仁:被称为仁者;以仁德而著称。《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家语》:“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3)荣公:即荣启期,春秋时隐士。

(4)有道: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

(5)屡空:指颜回生活贫困,食用经常空乏。

(6)枯槁:本指草木枯萎,这里指贫困憔悴。

(7)称心:恰合心愿。

(8)固:必。

(9)客:用人生如寄、似过客之意,代指短暂的人生。

(10)裸葬:裸体埋葬。

(11)恶:不好。

(12)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杨王孙所说的“以反吾真”的“真”。

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拼音版

yǐnjiǔèrshíshǒu··shí
yánshēngchēngwéirénrónggōngyányǒudào
kōnghuòniánchángzhìlǎo
suīliúshēnhòumíngshēnggǎo
suǒzhīchènxīnwéihǎo
yǎngqiānjīnlínhuàxiāobǎo
luǒzàngèréndāngjiěbiǎo

作品简介

《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是魏晋诗人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十一首。此诗通过对比颜回、荣启期的贫寒遭遇与身后虚名,批判了儒家“仁德有道”却困顿一生的矛盾,提出“称心固为好”的生命哲学。诗中“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直指名节与现实的割裂,“裸葬何必恶”化用《汉书·杨王孙传》典故,主张返归自然、超脱礼教束缚。全诗以玄理思辨为核心,语言质朴而深刻,体现了陶渊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归隐田园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魏晋〕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饮酒二十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

〔宋代〕晁补之

黄子似渊明,城市亦复真。

陈君有道举,化行闾井淳。

张侯公瑾流,英思春泉新。

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

嗟予竞何为,十驾晞后尘。

文章不急事,用意斯已勤。

平生不共饮,叹息无与亲。

问道伯昏室,何人独知津。

各在天一方,泪落衣上巾。

归休可共隐,山中复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