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月初残》是清代词人王国维1906年至1907年间创作的一首词,收录在《人间词》乙稿中。词上半片叙述了离别的场景,下半片由离别场景转到了现实论述。此词宛曲叙来,虽无惊创之笔,然如怨如慕,自有动人心处。全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祝英台近·月初残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各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纵有恨、都无啼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王国维于1906年秋七月返海宁为乃誉公治丧,直至1907年春三月再赴北京,其间皆在海宁家中。词云:“看上大堤去”,乃纪实。盖王氏故居在海宁盐官镇之周家兜,旁靠钱江大堤,上堤即可观钱江潮。王国维居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一月过半,月开始缺损。门外主人送远行者。门外大堤上的大道是行人出发的方向。马车嘶鸣,行人却相看无语。这是为谁收拾离别的容颜,只有一脸泪水。各自回家,剩是孤衾独枕。
马车已在途中,行人驻马回首望家,但只感到一片苍然,耳中只听见杜鹃在春风中悲啼,诉说一年的芳华即逝。想想只有在人世间,才会年年离家远行。纵有离家别离之苦,却没有诉说的地方。
注释
(1)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祝英台”“祝英台令”“怜薄命”“月底修箫谱”等。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
(2)大堤: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3)徒御:挽车、御马的人。
(4)喧阗:喧哗,热闹。
(5)行子:出行的人。
(6)黯:沮丧貌。
(7)收拾:收敛隐藏。
(8)离颜:谓离别的悲伤面孔。
(9)红泪:取自晋王嘉的《拾遗记》,后称妇女的眼泪为红泪。
(10)孤衾:一床被子,喻独宿。注:倾泻。
(11)马蹄驻:谓车马暂停。
(12)怨慕:取自《孟子》,后亦泛指因不得相见而思慕。
(13)条风:东风。
(14)平楚:犹平野。
(15)啼鹃:即杜鹃鸟。
(16)岁华暮:谓春天将尽。岁华,岁时。暮,晚。
(17)思量:考虑,忖度。
(18)征路:征途,行程。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祝英台近·饯陈少逸被仓台檄行部
问流花,寻梦草,云暖翠微路。锦雁峰前,浅约昼行处。不教嘶马飞春,一奁越境,那销尽、红吟绿赋。
送人去。长丝初染柔黄,晴和晓烟舞。心事偷占,莺漏汉宫语。趁得罗盖天香,归来时候,共留取、玉阑春住。
祝英台近·杏花初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祝英台近·惜多才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祝英台近·水纵横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祝英台近·倚危栏
倚危栏,斜日暮,蓦蓦甚情绪?稚柳娇黄,全未禁风雨。春江万里云涛,扁舟飞渡,那更听,塞鸿无数。
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满目风尘,冉冉如飞雾。是何人惹愁来?那人问处?怎知道愁来不去!
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祝英台近·挂轻帆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间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祝英台近·月如冰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阑湿。桂树风前,醲香半狼藉。此翁对此良宵,别无可恨,恨只恨、古人头白。
洞庭窄。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万里乾坤,原无片云隔。不妨彩笔云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