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作品简介

《鄂州南楼书事》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创作背景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居蜀中六年之久,召回后又被罢官至鄂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寓居鄂州后即登南楼,叹其制作之美,翌年(1103)六月再登南楼,写下了《鄂州南楼书事》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倚着栏杆向四周看去,山水连同一线,辽阔的水面上,菱角和绽放的荷花清晰可见,清风送来一阵阵的香气。

明月清风没有人理睬或看管,从南楼上看去,明亮的月光和清风融合在一起,带给人一片凉爽和惬意。

注释

(1)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

(2)南楼:在武昌蛇山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时曾登城南楼览赏风光(见《世说新语·容止》及《晋书·庾亮传》)。后人于鄂州复建一南楼纪念庾亮。

(3)四顾:向四周望去。

(4)山光:山色。

(5)水光:水色。

(6)栏:靠着栏杆。

(7)十里:形容水面辽阔。

(8)芰:即菱角。

(9)并:合并在一起。

(10)一味凉:一片凉意。

全文拼音版

èzhōunánlóushūshì
shānguāngjiēshuǐguāngpínglánshíxiāng
qīngfēngmíngyuèrénguǎnbìngzuònánlóuwèiliáng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西施

〔唐代〕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满庭芳·归去来兮

〔宋代〕苏轼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壮士篇

〔魏晋〕张华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金代〕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明妃曲二首·其一

〔宋代〕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城楼晓望

〔清代〕吴兆骞

哑哑乌啼起戍楼,朅来登望思堪愁。

山横雁碛皆东下,江刬龙荒尽北流。

金甲日凝千帐晓,画旗风急六台秋。

征夫绝塞踪难定,肠断樽前玉腕骝。

咏壁鱼

〔唐代〕李远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