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后作此诗。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初到惠州就感觉自己好像曾在梦中来过此处,新丰的鸡犬看到我似乎认识我一样。
官吏与庶民都关心我为了何事被贬,父老乡亲相伴着来迎接。
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
他们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此地定会有精神和我相通的“幽人”与我相伴。
注释
(1)鸡犬识新丰:典故,刘邦为解父亲乡愁,在长安附近仿照家乡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建造新丰(今西安市新丰镇),将原丰邑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比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象在家乡一样快乐自在。
(2)吏民:官吏与庶民。
(3)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苏轼自注:酒名,即岭南万户酒。
(4)岭南:泛指两广一带。
(5)春色:作者自注:“岭南万户酒。”此处的春色指酒。
(6)寓公:寄居外地的贵族或是闲散无权的官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
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其三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十三日吉祥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十六字令·春望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
春归否,尚在柳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