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之一。全诗以"烟月"朦胧之景起笔,"夜泊酒家"点明情境,"商女"与"后庭花"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诗人借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现实的深沉忧患融为一体,语言含蓄而意蕴深远,体现了晚唐诗歌"感慨深沉、寄托遥深"的艺术特色。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泊秦淮》此诗创作于大中二年(848年)前后,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夜泊秦淮河所作。时值牛李党争激烈、唐王朝日渐衰微之际,诗人目睹秦淮河畔依旧歌舞升平的景象,联想到南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诗中"隔江犹唱"四字,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作为杜牧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其"商女亡国恨"的意象成为后世警示昏庸统治者的经典符号,清代沈德潜评此诗"绝唱也,后人何能企及"。
翻译注释
翻译
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1)烟:烟雾。
(2)泊:停泊。
(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4)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