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作品简介

《题弟侄书堂》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

创作背景

《题弟侄书堂》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目的是勉励侄儿为了终身的事业,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翻译注释

翻译

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1)何事:为什么。

(2)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3)乱时:战乱时期。

(4)静时:和平时期。

(5)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6)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7)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8)案:几案。

(9)惰:懈怠。

全文拼音版

zhíshūtáng
shìqióngdàoqióngluànshíháijìngshítóng
jiāshānsuīzàigānzhíchángxiūyuèfēng
chuāngzhúyǐngyáoshūànshàngquánshēngyànchízhōng
shàoniánxīnzhōngshēnshìxiàngguāngyīnduòcùngōng

作者介绍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杜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读于山中,自诩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青年时期,累举考不第。直到大顺二年(891)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第八名)。当时政局动乱,未就官职,还乡闲居。后入南唐,授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不久即病逝。

杜荀鹤的诗

相关推荐

题扬州驿

〔元代〕萨都剌

银烛高烧照不眠,呼儿饮马啜清泉。

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金缕款歌来枕上,银瓶索酒到亭前。

明朝走马燕山道,赢得红楼说少年。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题扇

〔唐代〕许坚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唐代〕李白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