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萧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秋意萧索的图景,着意写“秋”;后半部分描写了深宫怨女的情景,着意写“思”。《秋思》全诗描写了深宫怨女的愁思,但却不出一个“愁”字,全是借景抒情,或以飒衰之景写心境的落寞,或以富贵之景写内心的空虚,或以梦境的美满写现实的缺陷,借景传情,深绵委婉。
秋思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作者萧悫本是萧梁宗室,天保年间仕北齐后虽得到定官位,但是羁旅之苦、家国之思的阴影无时不笼罩他的心头。因而,面对秋月当空的凄清夜景,一种难于名状的苦滋味袭来,情因景兴,便拿起笔写了《秋思》该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已是秋水清澄、秋波荡漾的季节,秋风初起,华林园中林木沙沙。
秋露浓重,晚荷纷然凋落;秋月清冷,柳影也显得比夏日稀疏。
宫室中垂着燕姬之帏,铺着浅黄色的丝被;腰上系着赵女之带,身穿褐黄色的裙裾。
相思心切,,却得不到君王的一点音息;梦回月残更感到离居的苦凄。
注释
(1)清波:清澈的水流。
(2)收潦:指雨水退尽。潦,雨水大。
(3)华林:华林园,南朝皇家宫苑,故址在今洛阳市东,这里泛指繁茂的树林。
(4)鸣籁: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响,这里主要指秋风吹动树林的声音。
(5)芙蓉:莲荷。
(6)疏:稀疏。
(7)燕帏:燕地所产的帷帐。帏,帐子,幔布。
(8)缃绮:浅黄色的丝绸。与后文中的“赵带”皆冠以地名,以示物品的名贵。
(9)赵带:赵地所产的衣带。带,衣带,言衣带表示心中有所思。
(10)流黄:褐黄色。
(11)裾:衣服的前襟。
(12)音息:音讯,消息。
(13)结梦:成梦。
(14)离居:分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萧悫的诗
相关推荐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蕊香·和吴见山落桂
宝月惊尘堕晓。愁锁空枝斜照。古苔几点露萤小。销减秋光旋少。
佩丸尚忆春酥袅。故人老。断香忍和泪痕扫。魂返东篱梦窅。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秋闺思二首·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思赠远二首·其二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秋兴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徵?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