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吟

〔唐代〕李愬

平淮策骑过东来,适遇梅花灼烁开。

相耐岁寒存苦节,故于冷境发枯荄。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平淮策骑过东来,适遇梅花灼烁开。

平定淮西叛乱时骑马从东边赶来,恰好遇上梅花鲜明耀眼地绽放。

相耐岁寒存苦节,故于冷境发枯荄。

梅花耐受住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留存着坚贞的气节,因此在酷寒的环境里让枯萎的草根萌发新芽。

注释

(1)灼烁:鲜明貌;光彩貌。

(2)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

(3)苦节:坚守节操,矢志不渝。

(4)枯荄:干枯的草根。

梅花吟拼音版

méihuāyín
pínghuáiguòdōngláishìméihuāzhuóshuòkāi
xiāngnàisuìháncúnjiélěngjìnggāi

作品简介

《梅花吟》是唐代名将李愬的一首咏梅七绝。此诗以军事行动中的偶遇起笔,通过“平淮策骑”与“梅花灼烁”的刚柔对比,展现梅花在严酷环境中绽放的生命力。后两句以“耐岁寒”“存苦节”直抒胸臆,将梅花与士人的气节操守相隐喻,而“冷境发枯荄”更强调在绝境中迸发的希望。全诗语言简劲,意象鲜明,既是对梅花的礼赞,亦暗含作者作为军事将领的坚韧品格,融武将视角与文人情怀于一炉。

创作背景

《梅花吟》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李愬率军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期间。时值雪夜奇袭蔡州前夕,诗人行军途中偶见寒梅怒放,触景生情而作。诗中“岁寒存苦节”既咏梅之傲骨,亦暗指将士在艰苦战局中坚守的忠贞;“冷境发枯荄”则隐喻战略转机即将到来。此诗是唐代少有的武将诗作,其创作情境与雪夜袭蔡州的军事传奇相呼应,展现了中国古代儒将“马上赋诗”的文化传统。

作者介绍

李愬(773—821),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

相关诗文

梅花

〔宋代〕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五代〕李煜

【其一】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阑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其二】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梅花

〔元代〕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花

〔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