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上高宗封事》是南宋文学家胡铨创作的一篇奏疏。奏疏痛斥了王伦、秦桧、孙近等人的投降卖国行径,阐明了反对和议、坚持抗金的立场和理由,提出了将王伦、秦桧、孙近斩首示众的严正要求。文章辞意激切,格调高昂,肝胆毕露,正气浩然。
戊午上高宗封事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臣胡铨,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肯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万万矣!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狠愎,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明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归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谩不敢可否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小臣狂妄,冒渎天威,甘俟斧钺,不胜陨越之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南宋建立以后,宋高宗赵构对女真族的侵扰,始终采取妥协求和的苟安政策。一些不甘心当亡国奴的文官武将在人民群众抗金热潮鼓舞下,反对求和,进而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赵构即位之初也曾做出一些抗金的姿态,以主战派李纲为相,但时间不长。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宋高宗任用秦桧为相,次年八月迫于舆论压力,把秦桧罢相,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复又起用秦桧,自是专主和议。秦桧遣王伦再使金国奔走谋和。王伦回朝时,金国遣官为“江南诏谕使”到南宋议事将南宋视为其附属国,激起了文臣武将的纷纷反对。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韩世忠、岳飞等立场非常鲜明。张浚连续五次上书反对议和,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当时,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怒不可遏,认为必须立斩秦桧、王伦、孙近的头,狠狠打击投降派,才能振奋民心士气,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这个奏本。
翻译注释
翻译
南宋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官臣胡铨,恭敬地素食斋戒,沐浴净身,裁纸修书,冒着死罪行跪拜大礼,奉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慎地考察过,王伦本是一个不正派的小人,街市的无赖,不久前由于宰相没有眼力,因而推荐他去使金。他专干欺诈的勾当,欺骗皇上,突然得了这一美差,天下人都切齿唾骂。现在他无故招来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这是想使我宋朝治下成为他们的臣妾,想使我宋朝成为刘豫这样的人。刘豫侍奉金国,当了傀儡皇帝,自以为能够子孙万代不可动摇地传下去,而金人一下改变了主意,捉了他们,刘豫父子沦为囚徒。殷鉴不远,可王伦又想要陛下效法了。
宋朝的天下,是宋朝祖宗的天下;陛下所坐的天子之位,是祖宗的天子之位。如何能把祖宗的天下变为金人的天下,把祖宗的帝位变为金人小国的王位呢?陛下只要一下跪,那祖宗庙社的神灵,就将被夷狄所污;数百年宋朝治下的百姓,就都要沦为异族的臣民;朝廷官员就都成为陪臣;天下的士大夫,就都要撕毁冠冕,改穿胡服。今后豺狼有永不满足的需求,怎么知道他们就不会以对待刘豫那样的无礼来对待我们?三尺童子最无知,可是要指着猪狗叫他们下拜,他们也是会发怒的;现在这金人,就是猪狗,堂堂天朝,一致朝猪狗下拜,难道连孩子都感到羞耻的事,而陛下也忍心去做吗?
王伦的意见是:“我朝君臣只要向金人一下跪,徽宗的灵柩就可以回来,韦太后也可以回来做太后,钦宗也可以回来,中原地区也可以恢复。”啊,自从金人南下以来,主和派人物,哪个不以这种说法来诱惑陛下呢?可是最终却没有一个应验,这些金人实情的虚伪就可以明白了。陛下还不觉悟,耗尽人民财物也毫不顾恤,忘记国家大仇而不报。受辱忍耻,让天下人去臣服异族,甘心于此。就假定敌人一定肯议和,完全如王伦所说的那样,天下后世又会说陛下是怎样的君主呢?何况敌人变诈百出,而王伦又以诡计帮助他们。这样,徽宗的灵柩是一定不会送还的,太后、钦宗皇帝也是一定不能回来的,中原也是决不可得的。而此膝一屈,就不能再伸,国势衰落,就无法再振,只能为它恸哭流涕而长长叹息了!
当初陛下秘密从海道辗转南下,危如累卵。当时尚且不愿北面向敌称臣,何况现在国势稍又强盛,诸将竭尽锐气杀敌,士卒渴望奋起抗战,比如前不久敌人到处侵扰,刘豫入侵,就被岳飞击败于湖北襄阳,被韩世忠击败于江苏江都,被杨沂中击败于安徽定远,被赵立击败于江苏淮阴,这比起当初的辗转海上的危急形势,就已是胜过万万倍了。如果不得已用兵,我们难道就会居于敌人之下吗?现在陛下无故反要臣服金国,要委屈陛下的尊严,去向金国朝廷下拜。三军战士,不战而士气就已衰竭了。这就是鲁仲连仗义不尊秦为帝的原因,不是顾惜尊秦为帝的名声,而是痛惜天下的形势不应该如此。现在内至百官,外至军民,众口一言,都要吃了王伦的肉,谤议纷纷,陛下不听,就恐天下一旦有变,祸患将无法预料,臣私下认为不斩王伦,国家的存亡将不可知。
虽说是这样,王伦还是不足为道的,秦桧身为心腹大臣却也这样做。陛下有尧舜的资质,但秦桧不能使陛下如尧舜,却要使陛下当后晋的石敬瑭。最近礼部侍郎曾开等人引古人所说道理批评秦桧,秦桧就严厉地斥责说:“侍郎知道古人的事,难道我就不知道吗?”这样,秦桧坚持错误,凶狠固执,已是可以看出的了。而秦桧还建议让御史台、谏院官吏来公议议和可否,这是他害怕天下人指责自己,因而让大臣们一起分受舆论的谴责。有识之士都以为朝中无正人。唉,可惜啊!孔子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要披散头发,穿着左边开襟的衣服了。”管仲只是霸者的辅佐大臣,尚且能把异族之地变为中原百姓之地。秦桧是大国的宰相,反而让中原的百姓归人异族之乡,那么,秦桧不单是陛下的罪人,实在也是古人管仲的罪人。近来孙近因附和秦桧,于是得授参知政事。天下人向往太平,如饥似渴,而孙近这个伴食中书,全不敢对任何事情说一句“可”或“不可”。秦桧说:“敌人可讲和。”孙近也说:“可讲和。”秦桧说:“天子当拜。”孙近也说:“当拜。”我曾到政事堂,问了几个问题,可孙近都不回答,只说:“已让御史台、谏院侍从讨论了。”啊,协助办理国家大事,白白用来充数已到如此地步,假如敌人长驱直入,还能阻止敌人的冲击、抵御敌人的侵侮吗?臣私下认为,秦桧、孙近也可斩。
为臣不过是枢密院一个充数的编修官,民族大义告诉我不能和仇敌同立于天底下。我的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把这三人斩首,悬首示众,然后拘留敌使,指斥他们的无礼,再慢慢来出兵讨伐有罪的敌人,这样三军将士,不用打仗就会士气倍增。不然的话,臣就宁赴东海而死,岂能在金国的小朝廷苟求活命?小臣狂妄冒犯天威,甘愿等待杀头的处罚,臣不胜惶恐。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胡铨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毗陵晚眺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
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春望词四首·其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长干行二首·其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别智玄法师
云鬓无端怨别离,十年移易住山期。
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过沙沟店
高柳长涂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
摇鞭喜人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
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小雅·车舝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辰彼硕女,令德来教。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