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五言排律,该诗描写了沿途两岸的秀美景色,并借湘水一往无前地绕南岳流淌隐喻任何艰难险阻也阻不断作者追求前进的脚步,表达了作者还京时的喜悦心情。该诗以景语为主,间以仕途感咏之言。
湘中作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湘中作》该诗是一首纪行诗,是诗人张九龄于开元十九年(731)春,奉召由桂州任上赴京任秘书少监时途中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湘水环绕着南岳衡山,极目远望,但见一片青色。
身膺公务,不可歇息,举目两岸景色,都那么熟悉,这是我多次路过的地方。
烟水弥漫的岛屿,尤适宜春季眺望;林中猿啸,千万别在夜间倾听。
在这漫漫长路,我的思绪交缠;纵一叶扁舟,行在冥冥夜色之中。
从此浮沉而去了,真可叹啊!我竟如此劳碌奔波。
注释
(1)湘流:指湘水。
(2)南岳:即衡山,五岳之一,在湖南省衡山县西。
(3)绝目:极目,极尽目之所至。
(4)怀禄未能已:这句意思是,诗人对于禄位的怀念,尚未停止。禄:禄位。已:止。
(5)瞻途屡所经:意思是,看到的路途,是自己多次经过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他到首都长安去做官,多次经过南岳。
(6)屿:河中小洲。衡山附近湘江中有观湘州、鳌洲等小屿。
(7)猿:猴子。宋代刘敞《公是集》记载:“往得南岳玄(黑)猿,特善啸。立秋后风雨颇凉,声尤清绝。”
(8)永路:长远的道路。
(9)绪:愁绪。
(10)冥:昏黑。
(11)浮没:飘浮汩没。谓仕途顺畅或不顺畅。
(12)嗟嗟:叹词,表示感慨。
(13)劳我形:劳累我的身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九龄的诗
相关推荐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
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湘妃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湘月·五湖旧约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湘君
青枫江上古今情,锦瑟微闻呜咽声。
辽海鹤归应有恨,鼎湖龙去总无名。
珠帘隔雨香犹在,铜辇经秋梦已成。
天宝旧人零落尽,陇鹦辛苦说华清。
湘月·行行且止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湘春夜月·近清明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者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湘妃
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汎舟绝沿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