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七言律诗,以民间七夕节庆为主题。此诗通过"红筵欢笑"的家庭场景、"金针穿罢"的乞巧仪式,生动展现了晚唐七夕民俗的鲜活画面。首联"菡萏天"点明时令,颔联"谢女檀郎"对举才子佳人,颈联"香帐金针"细描乞巧过程,尾联"铜壶报晓"陡转惆怅。全诗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暗藏"佳期难再"的感伤,反映唐末乱世中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无奈,堪称唐代民俗诗的典范之作。
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
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
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
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
(2)络角:七月七日,天河纵贯南北,若数道银丝缚住天两端之形,故云络角。
(3)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
(4)红筵:华美的宴席。
(5)倾:倒。
(6)谢女:晋谢安侄女谢道蕴,颇有文采,指代才女。
(7)珠玑箧:放华美诗文的箱子。
(8)檀郎:古代妇女称丈夫或所喜爱男子。
(9)锦绣:绣上花纹的锦缎,喻诗作精美。
(10)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
(11)窈窕:文静而美好的女子。
(12)婵娟:美好,指织女星。
(13)铜壶:古计时所用之器。
(14)惆怅:失意,伤感。
(15)佳期:好时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罗隐的诗
相关推荐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言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七绝·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七夕
百子池深涨绿苔,九光灯迥绿浮埃。
天孙实驾何年驻,阿母飚轮此夜来。
空外粉筵和露湿,静中珠幌彻明开。
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
七夕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