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一对青黑的松树风神超迈出尘,翠绿针叶如数点秋烟皮如龙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从此静寂书窗可听细微的松韵,还有悠扬的琴声常陪伴读书人。
注释
(1)一双:指书院的两棵小松树。
(2)幽色:青黑色。幽,通“黝”。
(3)出凡尘:超出世俗之外。
(4)数粒秋烟:比喻小松一簇簇翠绿的针叶。
(5)二尺鳞:说的是松高二尺,树皮如鳞。鳞,形容松之外表。
(6)细韵:指小松细柔的音响。
(7)琴声:琴曲有《风入松》。此处以琴声代风吹小松之声。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一对青黑的松树风神超迈出尘,翠绿针叶如数点秋烟皮如龙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从此静寂书窗可听细微的松韵,还有悠扬的琴声常陪伴读书人。
(1)一双:指书院的两棵小松树。
(2)幽色:青黑色。幽,通“黝”。
(3)出凡尘:超出世俗之外。
(4)数粒秋烟:比喻小松一簇簇翠绿的针叶。
(5)二尺鳞:说的是松高二尺,树皮如鳞。鳞,形容松之外表。
(6)细韵:指小松细柔的音响。
(7)琴声:琴曲有《风入松》。此处以琴声代风吹小松之声。
《书院二小松》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咏小松,前三句从色、形、声写来,突出其别具一格的神韵,小松的形象已然树立,末句写松风长伴读书人,进一步扣合了题旨。全诗用语别致传神,描摹真确,咏松而翻出新意,别具情韵。
诗人的书院中刚刚移栽了两棵小松树,诗人乘兴而为作此诗,以抒发对这两棵小松的怜惜和祝愿。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
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
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
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
孤舟孤鹤与孤云,湖上深居自不群。
高卧可能容一榻,青山西岸且平分。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雁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