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鹤为吟咏对象,通过多重比喻与对比,塑造孤高绝俗的鹤形象。首联“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以清音破晓、寒蒲独立写鹤之清寂;颔联“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以美人红颊喻丹顶,商山四皓白须比霜毛,极显鹤姿之高洁;颈联“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以碧云躁动、白鹭粗拙反衬鹤之从容雅致;尾联“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点明鹤孤傲不群的本性。全诗语言凝练,用典自然,借鹤寓人,寄托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鹤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仙鹤迎着晓月,发出清越的叫声,它静静立在蒲草之中,像是有深深地忧虑。
它那丹顶像是西施绯红的双颊,它那白色的羽毛像是商山四晧的胡须。
它既没有碧云的浮躁,也没有白鹭性灵粗糙的缺陷。
终日没有同类与它作伴,只能在溪水边形影相吊。
注释
(1)寒蒲:蒲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诗·双鹤俱遨游
双鹤俱远游,相失东海傍。
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
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群鹤咏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
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
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鹤
樊笼毛羽日低摧,野水长松眼暂开。
万里秋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
鹅赠鹤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感鹤
鹤有不羣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渇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遊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慾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羣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鸟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代鹤
我本海上鹤,偶逢江南客。
感君一顾恩,同来洛阳陌。
洛阳寡族类,皎皎唯两翼。
貌是天与高,色非日浴白。
主人诚可恋,其奈轩庭窄。
饮啄杂鸡群,年深损标格。
故乡渺何处,云水重重隔。
谁念深笼中,七换摩天翮?
池鹤二首·其一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