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南北朝〕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作品简介

《临高台》是南朝齐代诗人王融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乐府旧题。全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描绘四季景物的变换与自然之趣。首联点明登台目的为骋目抒怀;颔联“井莲夏吐”“窗桂秋开”以工笔写景,暗含时光流转之意;颈联“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捕捉动态细节,生动表现高处视角的微妙景致;尾联以云栋月影收束,营造空灵静谧的意境。语言清丽洗练,对仗工稳,体现了南朝诗歌追求形似与巧思的创作风尚。

创作背景

《临高台》此诗创作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约公元485年前后),时王融任职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诗人注重声律与意象锤炼,此诗正值永明体发展时期,诗中“井莲”“窗桂”等意象的精细刻画,以及“花飞”“鸟散”的动静对照,均反映了永明诗歌对自然观察的深化和艺术技巧的成熟。

翻译注释

翻译

游客们想要尽情观赏美景,就一步步登上高高的亭台。

夏天的时候,池塘里的荷花正盛开着,而到秋天,窗边的桂花也会逐渐绽放。

花瓣随风轻轻飘落,却不会低落到游人身边,鸟儿们四散飞去,但偶尔还会从远处飞回来。

站在台上,再转头看那云影映衬下的楼阁,它似乎与天空中的明月一同静静地徘徊,美不胜收。

注释

(1)骋望:驰骋游览。放眼远望。

(2)积步:累积步子。

(3)井莲:井边的莲花。

(4)当夏:正当夏日。

(5)吐:吐蕊。

(6)窗桂:窗前的桂花。

(7)逐秋:追逐秋天。

(8)时来:时常来到。

(9)云栋:高入云表的梁栋。

全文拼音版

língāotái
yóurénchěngwàngshànggāotái
jǐngliándāngxiàchuāngguìzhúqiūkāi
huāfēiniǎosànyuǎnshílái
háikànyúndòngyǐnghányuègòngpáihuái

作者介绍

王融(467—493),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北)人。少时曾上书齐武帝求自试,官中书郎,后加宁朔将军。他深知音律,与沈约、谢彤等同是“永明体”的创立者。为人才思敏捷,作品文藻富丽。有辑本《王宁朔集》。

相关推荐

临江仙·闻说金微郎戍处

〔近代〕王国维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代〕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临江仙·寄德新丈

〔金代〕元好问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玉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代〕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