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近代〕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其一】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其二】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其三】

【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必定有结束的时候。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

(1)断头:斩头。这里指战死、牺牲。

(2)泉台: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

(3)旌旗:旗帜的统称;这里代指革命队伍。

(4)阎罗:梵语译音。佛教中称鬼王为阎罗;这里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蒋介石。

(5)南国:祖国的南部。

(6)正十年:从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战争至一九三六年冬作者梅山被围,其间恰好十年。

(7)国门:城门;这里指大庾岭上的梅关。

(8)纸钱:旧俗以烧纸钱表示对死者的祭奠;这里借以勉励活着的战友努力奋战,以胜利的消息告慰牺牲的战友。

(9)血雨腥风:喻指反动派的血腥统治。

(10)涯:边,尽头。

(11)取义成仁:这里指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入侵元兵,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就义前写《自赞》∶“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作者借此寓以新意,表明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梅岭三章拼音版

méilǐngsānzhāng
duàntóujīnchuàngjiānnánbǎizhànduō
quántáizhāojiùjīngshíwànzhǎnyánluó
èr
nánguófēngyānzhèngshíniántóuxiàngguóménxuán
hòuzhūjūnduōjiébàofēiláidāngzhǐqián
sān
tóushēnmìngwéijiāxuèxīngfēngyīngyǒu
chéngrénjīnshìrénjiānbiànzhòngyóuhuā

作品简介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创作背景

《梅岭三章》此诗作于1936年冬陈毅在梅山(赣粤交界)被围二十余日时,时年35岁的将领留下"绝笔"藏于衣缝。诗中"南国十年"指1927年南昌起义后的武装斗争,"自由花"喻共产主义理想。作为革命浪漫主义诗歌典范,其"斩阎罗"意象吸收《西游记》神话元素,毛泽东赞其"大气磅礴",郭沫若称"三章重比泰山"。1980年代被选入全国语文教材,梅岭现建有诗碑廊。

相关诗文

梅花

〔宋代〕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元代〕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花岭记

〔清代〕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梅花九首·其二

〔明代〕高启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暝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梅花九首·其九

〔明代〕高启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梅花九首·其四

〔明代〕高启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梅花

〔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