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其二

〔唐代〕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作品简介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咏王昭君的诗作都在昭君的容貌上作文章,前一首写昭君落入胡尘后憔悴不堪,后一首则描摹她哀求汉使替自己隐瞒容貌衰变的悲态,突出了昭君的归汉心切和作为玩物的低下地位,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怀才不遇者的惋惜。这组诗以想象的笔法,对人物的外貌、神情描摹得细致入微,且构思巧妙,曲折尽情,足堪讽咏。

创作背景

题下原有自注:“年十七。”可知这组诗作于贞元四年(788),诗人时年十七,其时到长安未久,但已得顾况扬揄,声名噪起。诗人写这类诗,是惜古题翻新意,不一定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怀。王昭君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她远嫁匈奴,对胡汉和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尔受到诗人的青睐。自晋朝石崇作《明君辞序》后,历代均有不少咏昭君的诗篇。同情王昭君者有之,谴责毛延寿者有之,讽刺汉元帝者亦有之。《王昭君二首》这组诗就属于前者。

翻译注释

翻译

使者返回时请他代为传信,何时能用黄金为我赎身?

若是君王问起我的容貌,切勿说不如在汉宫那样风采动人。

注释

(1)汉使却回凭寄语:据《后汉书·南匈奴传》,匈奴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上书请求回归汉朝,汉成帝命令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此句据此想象构思。汉使,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臣。却回:返回。凭:凭借,这里是请求之意。寄语:传话。

(2)赎:赎回。

(3)蛾眉:古代女子多画长而细的眉毛,故以蛾眉代指美女,这里是昭君自指。

(4)君王:这里指汉元帝。

(5)妾:王嫱自称。

(6)颜色:容颜。

(7)莫道:不要说。

(8)宫里时:当年在汉宫中时。

全文拼音版

wángzhāojūnèrshǒu··èr
hàn使shǐquèhuípínghuángjīnshúéméi
jūnwángruòwènqièyándàogōngshí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王风·采葛

〔先秦〕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昭君二首·其一

〔唐代〕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风·兔爰

〔先秦〕诗经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王子猷雪夜访戴

〔南北朝〕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翱秉公

〔明代〕王翱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

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王勃故事

〔宋代〕宋祁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