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送族侄式颜

〔唐代〕高适

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作品简介

《宋中送族侄式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赞颂了张守珪征胡的丰功伟绩,称慕他被贬而志不馁;同时对族侄高式颜的前行途中多有艰辛充满了关怀,劝勉其努力治事以光耀门楣。全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结构紧密,绾合巧妙,足见诗人之精心结撰。

创作背景

《宋中送族侄式颜》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百家诗选》题为《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高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据《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张守珪被贬括州刺史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六月,次年五月卒于括州官舍,诗中所写为秋天景象,可推断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七年秋。

翻译注释

翻译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 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的名誉。

注释

(1)东胡: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此处指奚、契丹。

(2)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后汉书·百官志》:“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此处借指部属。

(3)舆台: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泛指操贱役者或奴仆。

(4)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唐制,五品以上始服朱紫。

(5)勋业:据《旧唐书·张守珪传》和《资治通鉴》,张守珪曾在河西任瓜州都督,抗击吐蕃有功,后任幽州节度使,多次率师击败奚、契丹。

(6)遭谗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二一四:“(牛)仙童有宠于上,众宦官疾之,共发其事。…守珪坐贬括州刺史。”此处谓因众宦官谗毁牛仙童,导致张守珪被贬。

(7)转旆:调转军旗,意谓班师回朝。指张守珪罢幽州节度使,自燕赵回朝。

(8)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9)括苍:即今浙江省临海市括苍山脉,唐时横亘括州、台州。《新唐书·地理志》“丽水县有括苍山。”

(10)枌梓:二木名。《汉书·郊祀志》:“高祖祷丰粉榆社。"注:“粉榆,乡名也。”《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故以桑梓为乡里之称,此处枌梓亦同。

(11)青云心:比喻远大的志向。此指张守珪。

(12)布衣士:穿麻布衣服的平民。

(13)适越:到越地去。因括州为古越国之地,故称。

(14)以:用。

(15)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16)竹箭:即篠。细竹。《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17)缙云:山名。在浙江省缙云县内。又名仙都山,相传为黄帝时缙云氏封地。因括州在其南,故称“缙云外”。

(18)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19)瘴疠:指瘴气。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20)风水:风寒与湿气。

(21)贤主人:指张守珪。

(22)沦滓:沦落,败坏,玷污。

全文拼音版

sòngzhōngsòngzhíshìyán
dōngchéngǎn
rénshānxiàhǎibiān
jìngōnghóutáizhū
dāngshíyǒuxūnzāochánhuǐ
zhuǎnpèiyānzhàojiānpōukuòcāng
xiōngxiāngjiànqīnyuǎnfén
gǎiqīngyúnxīnréngzhāoshì
píngshēng怀huáigǎnběnhòuzhī
nánchóngchénpiāoránshǐ
yóuliángqiěwèishìyuèjīn
xiāngshān西běichóuzhújiàndōngnánměi
zhēngróngjìnyúnwàicāngmǎngqiān
yànbēijiūjiūzhāohūnshúyún
dēnglínduōzhàngdòngzàifēngshuǐ
suīyǒuxiánzhǔrénzhōngwéixíng
xiézūnjiǔmǎnzhuóliáoquàněr
quàněrwéiyánjiāshēnglún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杜鹃花得红字

〔宋代〕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自叹

〔明代〕夏完淳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

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云志。

虽无英雄姿,自与俦伍异。

美人来何迟?景光日云逝。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百年在一旦,神仙安可冀?

荣名复何为,寂寞千古事。

南征

〔唐代〕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鹭鸶

〔唐代〕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晋献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戊子中秋记游

〔清代〕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

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

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

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

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暎,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