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望淮山

〔宋代〕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作品简介

《初望淮山》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羁旅思乡之作。首联以"风裘雪帽"与"紫燕黄鹂"的时令对比,凸显离家之久。颔联通过"三釜古人"的典故与"慈母望归"的直白表述,展现仕途追求与亲情牵挂的矛盾。颈联"劳生逆旅""病眼看山"道尽宦游疲惫,尾联则想象家乡"夕阳三径"的静谧景象,以"乱蝉嘶罢柳阴阴"的景语作结,含蓄深沉。全诗在简练文字中熔铸典故与白描,体现了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将宦游之苦与思乡之情表达得既典雅又真切。

创作背景

《初望淮山》该诗创作于黄庭坚首次获任叶县尉,自离乡赴任至夏日归省期间。诗中“三釜古人干禄意”反映了诗人初入仕途时对俸禄微薄的感慨,“一年慈母望归心”则直指其离家期间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翻译注释

翻译

穿着裘衣戴着帽子离开了家,听到紫燕和黄莺的声音已经到了深夏。

前人微薄的俸禄就像免役绢,慈母一整年都盼望着早早回到身边。

艰难的旅途和疲惫的身心该怎么休息,就像生病的眼睛看山都没了力气。

想在三径里看日落,知了在柳树上嘶嘶的叫着。

注释

(1)裘:以毛为表的衣服。

(2)三釜:微薄的俸禄。

全文拼音版

chūwànghuáishān
fēngqiúxuěmàobiéjiālínyànhuángxiàshēn
sānréngànniánwàngguīxīn
láoshēngxiūbìngyǎnkànshānjìn
xiǎngjiànyángsānjìngluànchánliǔyīnyīn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初至西湖记

〔明代〕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宋代〕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

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田渐下云间鴈,霜日初丹水上枫。

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初授拾遗

〔唐代〕白居易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