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唐代〕韩愈

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盌。

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

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

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

由来钝騃寡参寻,况是儒官饱闲散。

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

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时光已经到了季秋的时候,太阳出现在卯位的南面,白天的光景也显得短暂起来。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我的朋友邀请我到佛寺去游逛,正好是上万株的柿树红叶遍野的时节。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光华闪烁仿佛可以见到鬼神,就象是南方的炎官打着红色的伞盖站立在那里威仪赫赫。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

大大的柿子累累而生,就象红云烧着了树一样,太阳的光芒照耀在柿子上,一个个就象是红色的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

我被这眼前的红色照射得魂魄翻转,眼睛眩晕而忘记了身处何方,红色的气流冲融在视野中没有丝毫的间隔。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这一片柿树林就好象传说中的上古时代,九轮太阳灼照着大地,乾坤之间一片干旱的景象。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盌。

有两三个有道之士席坐在柿树当中,不停地用玻璃碗盛着灵液般的柿子在享用。

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忽然让人非常吃惊的是他们的脸色变得那么年轻,但马上又让人相信灵仙之事并不怪诞。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桃源迷路的事已经茫然难晓,枣下的悲歌也徒然攒攒。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

前年我在岭南一隅的阳山思念家乡,就有满山的杜鹃花开了无数。

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

去年羁旅在明净的湘水上时,霜打的红枫叶也千里之中随着我成为归途的旅伴。

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一路上猿猴啼呼、鼯鼠悲啸、鹧鸪鸣叫,令人耳边凄恻、愁肠酸楚难以洗罹。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

当时想能与你携手同游又哪里能得到机会?所以今天有了相从的可能怎么敢以懒惰来推辞?

由来钝騃寡参寻,况是儒官饱闲散。

自己生性就愚钝、呆痴而很少忙于政事,更何况是做了一介儒官而多有闲散的时间。

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只有你与我怀抱相同,可以锄去心中的坎坷而置身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你少年以来就走上了仕途,所以不必急躁,时光清平,谏函奏疏更应该尽量少投。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到底什么人家中有酒却没有事做?又有什么人家竹子满园而容许别人敲门拜访?

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应该知道节气马上就要进入风寒之际,所以要赶上现在的中午还暖和而外出游历。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

终南山的景色接近冬天时显得非常清瘦,山的棱角被刻划出来,崖上的大洞也显露出来。

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

应该担心这秋景还要被冰雪掩埋掉,所以我希望你要快快地来欣赏,切勿太迟缓。

注释

(1)崔群:敦诗,州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与韩愈同年进士,任补阙,为谏官。排行老大,唐代朋友之间好称排行,表示亲切,因称崔大。

(2)青龙寺:在长安南门之东,曲江左侧。

(3)炎官:谓炎帝祝融之属,主司南方之神。

(4)大实:红色柿子。

(5)骈:罗列。

(6)金乌:日光。

(7)赪虬卵:言如红色的虬龙蛋。

(8)冲融:浑然广大貌。

(9)灵液:形容柿子红润熟透有如玉青。

(10)颇黎:产于西域的宝玉。

(11)桃源:桃花源。

(12)前年:指贞元二十年(804年)春在阳山事。

(13)踯蠲:杜鹃花。

(14)闲散:指为国子博士。

(15)亭午:中午。

(16)圭角:指山峰。

(17)崖窾:指崖穴。窍:空。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拼音版

yóuqīnglóngzèngcuīquē
qiūhuīchūchuīyuèguǎnchūmǎonánhuījǐngduǎn
yǒushēngzhāoxíngzhèngzhíwànzhūhóngmǎn
guānghuáshǎnjiànshénguǐyánguānzhānghuǒsǎn
rányúnshāoshùhuǒshípiánjīnxiàzhuóchēngqiúluǎn
húnfānyǎndàowàngchùsuǒchìchōngróngjiānduàn
yǒuliúchuánshàngshíjiǔlúnzhàozhúgānkūnhàn
èrsāndàoshìjiānlíngjìnwǎn
jīngyánbiànsháozhìquèxìnlíngxiānfēiguàidàn
táoyuánjìngmángmángzǎoxiàbēizuǎnzuǎn
qiánniánlǐngxiāngzhízhúchéngshānkāisuàn
suìfānxiāngshuǐmíngshuāngfēngqiānsuíguībàn
yuánxiàozhèěrsuānchángnánzhuóhuàn
jūnxiéshǒuānnéngjīnzhěxiāngcónggǎnlǎn
yóuláidùnáiguǎcānxúnkuàngshìguānbǎoxiánsàn
wéijūntóng怀huáibàochúlíngzhìpíngtǎn
niánshǎowèiyàomángshíqīngjiànshūyóuhǎn
rényǒujiǔshēnshìshuíjiāduōzhúménkuǎn
zhījiéhòufēnghánxìngtíngyóuyánnuǎn
nánshāndōngzhuǎnqīngshòuhuàguījiǎochūkuǎn
dāngyōubèibīngxuěmáiláikuījièchíhuǎn

作品简介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先写在青龙寺观赏柿林之美,接着观看寺内的壁画,进而叙述寺僧进柿食柿,最后向崔群陈述个人设想,期以共勉。此诗句奇语怪,韵律古拙,于七古中别开生面。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时韩愈由江陵法曹召为国子博士,调回京城,与好友崔群游京城南门外青龙寺,因作此诗赠崔群。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文,复兴秦汉散文传统,代表作《师说》《原道》等说理透辟,气势雄健。其诗奇崛险怪,开“韩孟诗派”。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他以儒家道统自任,力排佛老,其文学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游后湖赏莲花

〔五代〕李璟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游赏心亭

〔宋代〕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游少林寺

〔唐代〕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游金山寺

〔宋代〕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泰山六首·其五

〔唐代〕李白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游泰山六首·其四

〔唐代〕李白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游西山小记

〔明代〕李流芳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