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碑

〔唐代〕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作品简介

《韩碑》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者在诗中赞同韩愈《平淮西碑》的观点,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对平叛统一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国家的治乱主要归结于宰相的政绩,诗中高度赞扬了宰相裴度的丰功伟绩,含蓄的批判了李愬自私自利的行为。

创作背景

《韩碑》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

翻译注释

翻译

元和天子禀赋神武英姿,可比古来的轩辕、伏羲。

他立誓要洗雪历代圣王的耻辱,坐镇皇宫接受四夷的贡礼。

淮西逆贼为祸五十年,割据一方世代绵延。

自恃强大,不去占山河却来割据平地;梦想挥戈退日,胆敢反叛作乱。

圣君得到贤相名叫裴度,逆贼暗杀未成,自有神灵卫护。

他腰悬相印,统兵上战场,天子的军旗在寒风中飘扬。

得力的将官有、武、古、通,仪曹外郎任书记随军出征。

还有那智勇双全的行军司马韩愈,十四万大军,龙腾虎跃陷阵冲锋。

攻下了蔡州,擒住叛贼献俘太庙,功业盖世皇上加恩无限。

天子宣布裴度功劳第一,命令韩愈撰写赞辞。

韩愈在朝堂拜舞行礼接受诏命说歌功的文章他能够胜任。

从来撰述都推崇大手笔,此事本不属佐吏的职司。

既然自古有当仁不让的箴言,韩愈欣然领受圣上的旨意。天子听完这番言辞,频频点头大加赞许。

韩公退朝后斋戒沐浴坐于小阁,笔蘸饱墨挥洒淋漓。

推敲《尧典》《舜典》的古奥文字,化用《清庙》《生民》的庄严笔意。

一纸雄文,别具一格,朝拜时铺展在玉陛丹墀。

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览”,歌颂圣君贤相的功业,刻写在石碑之上。

碑高三丈字大如斗,灵鳌驼负,螭龙盘围。

文句奇特语意深长,世俗难以理解;有人便向皇上进谗,诬蔑此文偏私失实。

百尺长绳把韩碑拽倒,粗砂大石磨去了字迹。

韩公此文浩浩真气却无法磨灭,已经深入众人的肝脾。

正象那汤盘孔鼎的铭文,古器虽早就荡然无存,世间却永远流传着文辞。

啊,圣王与贤相的不朽功勋,显耀人寰辉煌无比。

韩公碑文倘不能昭示百代,宪宗的帝业,又怎得与三皇五帝遥相承继!

我甘愿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哪怕是我口角流沫,右手磨出茧皮!

让它流传千秋万代,好作封禅的祭天玉检、明堂的万世基石。

注释

(1)元和:唐宪宗年号。

(2)列圣:前几位皇帝。

(3)法宫:君王主事的正殿。

(4)四夷:泛指四方边地。

(5)淮西有贼:指盘踞蔡州的藩镇势力。

(6)封狼:大狼。

(7)贼:指叛将吴元济。

(8)日可麾: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乱。麾,通“挥”。

(9)度:即裴度。

(10)贼:指叛将吴元济。

(11)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

(12)天王旗:皇帝仪仗的旗帜。

(13)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14)行军司马:指韩愈。

(15)蔡:蔡州。

(16)贼:指叛将吴元济。

(17)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18)度:即裴度。

(19)从事:州郡官自举的僚属。

(20)愈:韩愈。

(21)为辞:指撰《平淮西碑》。

(22)愈:韩愈。

(23)蹈且舞:指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手舞足蹈的一种礼节。

(24)金石刻画: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

(25)大手笔: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

(26)职司:指掌管文笔的翰林院。

(27)屡颔天子颐: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颐,指面颊。

(28)公:指韩愈。

(29)斋戒:沐浴更衣。

(30)濡染:浸沾。

(31)点窜:同涂改为运用的意思。

(32)破体:指文能改变旧体,另一说为行书的一种。

(33)书:抄写。

(34)愈:韩愈。

(35)昧死:冒死,上书用谦语。

(36)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战功。

(37)书:抄写。

(38)灵鳌:驭负石碑的,形似大龟。

(39)喻:领悟,理解。

(40)谗:进言诋毁。

(41)拽:用力拉。

(42)磨治:指磨去碑上的刻文。

(43)公:指韩愈。

(44)斯文:此文。

(45)若:像。

(46)元气:无法消毁的正气。

(47)汤盘:商汤浴盆,《史记正义》:“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

(48)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汤盘、孔鼎喻韩碑。

(49)相与:相互。

(50)赫:显耀。

(51)淳熙:鲜明的光泽。

(52)公:指韩愈。

(53)斯文:此文。

(54)书:抄写。

(55)明堂基:明堂的基石曷

全文拼音版

hánbēi
yuántiānshén姿rénzāixuān
shìjiāngshàngxuělièshèngchǐzuògōngzhōngcháo
huái西yǒuzéishízǎifēnglángshēngchūchūshēng
shānpíngchángmáohuī
shèngxiàngxiàngyuēzéizhuóshénchí
yāoxuánxiàngyìnzuòtǒngyīnfēngcǎndàntiānwáng
tōngzuòzhǎocáowàilángzàisuí
xíngjūnzhìqiěyǒngshíwànzhòngyóu
càizéixiàntàimiàogōngràngēn
yuēgōngcóngshìwéi
bàishǒudǎoqiějīnshíhuàchénnéngwéi
zhěshìchēngshǒushìzhí
dāngrényǒuràngyánhàntiān
gōng退tuìzhāijièzuòxiǎorǎnlín
diǎncuànyáodiǎnshùndiǎngǎiqīngmiàoshēngmínshī
wénchéngshūzàizhǐqīngchénzàibàidānchí
biǎoyuēchénmèishàngyǒngshénshènggōngshūzhībēi
bēigāosānzhàngdǒulíngáopánchī
zhòngzhěshǎochánzhītiānyán
chángshéngbǎichǐzhuàibēidǎoshāshíxiāngzhì
gōngzhīwénruòyuánxiānshíréngān
tāngpánkǒngdǐngyǒushùzuòjīncún
shèngwángshèngxiàngxiāngxuǎnliúchún
gōngzhīwénshìhòusānxiāngpānzhuī
yuànshūwànběnsòngwànbiànkǒujiǎoliúyòushǒuzhī
chuánzhīshíyòuèrdàiwéifēngshànjiǎnmíngtáng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韩干马十四匹

〔宋代〕苏轼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韩干画马赞

〔宋代〕苏轼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