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品简介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先声之作,以明月意象寄托相思之情。诗中"海上生明月"展现壮阔时空背景,"天涯共此时"打通地理阻隔,"灭烛怜光满"细腻描摹月夜情态,"披衣觉露滋"暗示伫立之久,"不堪盈手赠"化用陆机诗意,"还寝梦佳期"以虚写实。全诗语言清丽含蓄,意境澄澈高远,将魏晋咏怀传统与盛唐气象完美融合,开创了"情景交融"的新诗境。

创作背景

《望月怀远》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张九龄外放洪州刺史期间。作为开元贤相,诗人因直言进谏渐失玄宗信任。作品以望月怀人的传统题材,既抒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又暗含政治失意的幽怀。诞生于盛唐开元盛世中期,诗中"天涯共此时"的宇宙意识,折射出唐代士人开阔的胸襟,其情景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后来王孟诗派的创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2)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3)遥夜:长夜。

(4)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5)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6)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7)滋:湿润。

(8)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全文拼音版

wàngyuè怀huáiyuǎn
hǎishàngshēngmíngyuètiāngòngshí
qíngrényuànyáojìngxiāng
mièzhúliánguāngmǎnjué
kānyíngshǒuzènghuánqǐnmèngjiā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号博物,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其诗温雅醇厚,一扫六朝绮靡,代表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被誉为“千古绝唱”。官至中书令(宰相),是开元盛世贤相,后遭李林甫排挤贬官。诗作含蓄蕴藉,开盛唐清淡一派,其《感遇》十二首托物言志,与陈子昂齐名。谥号“文献”,世称“张曲江”,兼具文采与政声。

张九龄的诗

相关推荐

望江南·游妓散

〔宋代〕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望远行·绣帏睡起

〔宋代〕柳永

绣帏睡起。残妆浅、无绪匀红补翠。藻井凝尘,金阶铺藓,寂寞凤楼十二。风絮纷纷,烟芜苒苒,永日画阑,沉吟独倚。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

凝睇。消遣离愁无计。但暗掷、金钗买醉。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待伊游冶归来,故故解放翠羽,轻裙重系。见纤腰围小,信人憔悴。

望蓟门

〔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江南·江南月

〔宋代〕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望月有所思

〔唐代〕骆宾王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

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

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

望湘人·春思

〔宋代〕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