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荆州作

〔唐代〕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贬流到荒远的地方心中悲哀,目睹深秋的荒凉更犹疑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听凭浊酒渐冷也要不辞一醉,天气和暖黄色的菊花尚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中原战乱不停哪能回归故里,怀念亲友只见塞外鸿雁飞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惊时局感国事心中深觉无奈,看秋日的夕阳渐渐沉落楚台。

注释

(1)投荒:贬谪流放到荒远之地。

(2)寓目:过目、观看。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动。

(4)浊醪:浊酒。

(5)任:任凭。

(6)暄:温、暖。

(7)上国:指京都和中原一带。

(8)戎马:战争。

(9)塞鸿:即边塞之鸿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10)俱无奈:无可奈何。

(11)残阳:夕阳。

(12)楚台:指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重阳日荆州作拼音版

chóngyángjīngzhōuzuò
wàntóuhuāngāigāoqiūgèngpáihuái
zhuóláorènlěngnánzuìhuángyīnxuānquèwèikāi
shàngguóguīróngluànrénzàisāi鸿hónglái
jīngshígǎnshìnàidàicányángxiàchǔtái

作品简介

《重阳日荆州作》是晚唐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投荒寄居荆南的感慨;颔联写诗人重阳饮酒赏菊的情景;颈联写诗人的心境,道出对亲友的怀念、国事的忧虑;尾联表达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暗示了唐王朝的衰败。此诗用词语言朴实,对仗工整,寓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五月,邠、歧、华三镇兵联合入京, 宰相韦昭度死于非命。在这次事件中,吴融“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讷”,乾宁三年(896年)冬才被召回京都。《重阳日荆州作》此诗就是诗人远离京都流落荆南时所作的惊时感事之作。

作者介绍

吴融(850—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赏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 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吴融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重阳

〔宋代〕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

〔宋代〕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九日酬诸子

〔清代〕妙信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九日登山

〔唐代〕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日

〔唐代〕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