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
(1)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2)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3)来:语助词,无义。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1)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2)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3)来:语助词,无义。
《凉州词二首·其二》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唐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通过"单于"的祭祀行为与"汉家天子"的强势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前两句描写匈奴首领频繁祭祀求战的场景,后两句转写唐朝天子的神武拒和。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在雄浑豪放中透露出民族自信,是盛唐边塞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反映了当时唐帝国强盛的国势和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
《凉州词二首·其二》此诗创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年),正值盛唐国力强盛时期。当时唐朝对突厥等北方民族采取强硬政策,一改汉朝以来"和亲"的怀柔手段。诗中"拂云堆"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是突厥祭祀的重要场所,"杀马登坛"的仪式凸显游牧民族的尚武特性。王之涣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胡人的不安躁动,更歌颂了唐玄宗的英明神武,表达了诗人对盛唐气象的自豪之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国使翻翻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