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延凯歌五首·其二

〔宋代〕沈括

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

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

作品简介

《凯歌五首》是宋代大学者沈括的诗作。这是沈括制作的数十曲凯歌中现在留存的五首。这组诗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

创作背景

北宋神宗熙宁(公元1068—1077年)、元丰(公元1078—1085年)间,党项羌族的西夏不断向广大西北内地蚕食骚扰。王安石变法后,在陕甘一带配备兵力,对侵略者展开了大力反击,收复了不少失地。当时沈括任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抗击西夏侵扰,收复葭芦、米脂、浮图、吴堡、义合等地,屡建战功。

公元1081年(西夏大安七年),夏主赵秉常拟将黄河以南的不毛之地划归宋朝,与宋结好,以便借助宋的力量削弱专权的母党梁氏势力,但消息泄露后,梁氏将赵秉常囚禁在兴庆府外,国内顿时大乱。夏将禹藏花麻请宋将发兵征讨梁氏,并愿为内应。宋神宗即命鄜延总管种谔、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等五路大军共50万向西夏大举进攻。这五首诗就是沈括在战斗中为鼓励士气而制作的凯歌。

翻译注释

翻译

宋朝的天威席卷大地,越过黄河,边境万里,羌人都唱起中土民歌。

不要再堵塞横山上倒流的水脉,让它往西流,作为对羌人的恩泽吧!

注释

(1)莫堰横山倒流水:莫堰句:堰,堵塞。横山,在今陕西北部。横山水流向西,所以称倒流水。

全文拼音版

yánkǎishǒu··èr
tiānwēijuǎnguòhuángwànqiāngrénjǐnhàn
yànhéngshāndàoliúshuǐcóngjiào西zuòēn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进士。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次年任翰林学士。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撰《梦溪笔谈》。著述传世的尚有《长兴集》等。

沈括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

〔宋代〕晏殊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与君相见最伤情。一尊如旧,聊且话平生。

此别要知须强饮,雪残风细长亭。待君归觐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咏笼莺

〔清代〕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宋代〕曾觌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登高有怀

〔明代〕袁宏道

秋菊开谁对,寒郊望更新。

乾坤东逝水,车马比来尘。

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

汀花与岸草,何处不伤神。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九

〔唐代〕陈子昂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