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讽五首》是一组讽喻诗,五首诗均有相似的思想与风格,皆为刺世抒情之作,从不同角度对现实进行讽喻。《感讽五首·其五》以写景为主,最后发出读书无成的感慨。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感讽五首》这是李贺对现实有所感慨而作的一组讽喻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当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李贺担任奉礼郎期间。
翻译注释
翻译
山脚下是明净清澈的秋水,山石旁是枯瘦伶仃的秋草。
丛密的野竹散发出阵阵清香,肥大的树叶层层堆积在小径上。
月亮从小山上爬上来,将如水的月光酒在山岗上。
晶莹的露珠,逗留在桂叶上,同云彩下闪烁的星星,相映成趣。
山居如此静谧,仔细听去除了石缝中滴答的山泉,还可听见成熟的山果坠落的声音。
当年的张仲蔚,就这样隐居在山间,整日读书。
注释
(1)石根:山脚。
(2)蛰蛰:众多的样子。
(3)岑:山小而高。
(4)蟾光:月光。
(5)空秀:一作“云秀”。
(6)桂露:一作“秋露”。
(7)仙娥:指嫦娥。
(8)栀子:又名黄栀子,茜草科木本植物。
(9)璺:开裂。
(10)张仲蔚:东汉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感事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感事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惟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
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感旧诗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留士所背驰。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感春四首·其二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
那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
处处凤栖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
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㘈㘈。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感遇四首·其一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
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
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
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