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金质的船桨划着木兰木制成的精美船只,在江南水面上嬉戏采摘莲花。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莲花的香气隔着水边飘向对岸,荷叶满布江面,显得分外鲜艳。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莲蓬低垂,容易采摘,莲柄弯曲着,仿佛自己靠近了盘子。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带着露水的莲花有时会打湿手腕上的玉镯,风吹动荷叶,它们的茎会突然拂过头上的金钿。
注释
(1)钿: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金质的船桨划着木兰木制成的精美船只,在江南水面上嬉戏采摘莲花。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莲花的香气隔着水边飘向对岸,荷叶满布江面,显得分外鲜艳。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莲蓬低垂,容易采摘,莲柄弯曲着,仿佛自己靠近了盘子。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带着露水的莲花有时会打湿手腕上的玉镯,风吹动荷叶,它们的茎会突然拂过头上的金钿。
(1)钿: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采莲曲》是南朝梁代诗人刘孝威的一首五言乐府诗。此诗以江南采莲为题材,开篇“金桨木兰船”以华美器物铺陈,延续宫体诗的金粉气息;“戏采江南莲”的“戏”字奠定全诗轻快基调。中二联“莲香隔浦渡”写嗅觉通感,“荷叶满江鲜”状视觉盛宴,“房垂易入手”摹触觉体验,“柄曲自临盘”拟物态人情,多重感官交织出生动的采莲图卷。尾联“露花湿钏”与“风茎拂钿”的细节捕捉,将自然物象与女性饰物巧妙关联,在劳动场景中注入婉约风情。全诗对仗工巧而不失自然,展现南朝乐府“转喉发声,独出清新”的艺术魅力。
《采莲曲》此诗创作于梁代宫体诗全盛时期(约公元525-545年),刘孝威作为“兰台十士”之一,其诗作明显带有宫廷文学的烙印。诗中“木兰船”化用《楚辞》“桂棹兮兰枻”,但将祭祀用具转为游乐工具;“钏”“钿”等首饰描写,反映当时贵族女子参与采莲活动的真实风貌。与汉代乐府“江南可采莲”的质朴相比,此诗更注重物象的精雕细琢,这种将民间题材宫廷化的写法,既是时代风气的产物,也为后来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的婉约词风埋下伏笔。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叶滑不留涎,心忙无暇熏。
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