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相见稀》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完整地描写了闺中女子彻夜等待情人到来而终至绝望的情景。上片写相思相忆,下片写忆后愁极。全词运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手法,将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宫树、报晓的玉签,透过清冷的景致渲染出凄苦的情感氛围,塑造了一位深情的闺中思妇形象。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这首《更漏子·相见稀》即为温庭筠的“侧艳之词”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翻译注释
翻译
相见总是那样稀少,相忆的时间却很久很久,她那浅浅的眉色已淡如烟柳。入夜,她又放下垂,把同心结系在床头,在熏香的绣被里将郎君等候。
城头的月色白如霜雪,蝉鬓的姑娘愁欲断肠。树影在月落时渐渐暗去,鹊桥空空地横在银河上。相思的人儿还不见踪影,只听报晓的玉签在耳边回响。
注释
(1)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
(2)眉浅:谓眉色浅淡,如淡烟中的柳叶。
(3)澹:通“淡”。
(4)翠幕:指翠色的帘幕。一说指床头锦帐。
(5)同心:同心结。古人惯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现恩爱同心或结为夫妻。
(6)待:鄂本作“侍”。
(7)熏:熏香。
(8)衾:被子。
(9)蝉鬓:此处用来形容古代美女的发式,指发型梳整得很美观,鬓发薄如蝉翼。崔豹《古今注》卷下: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
(10)愁绝:愁极。
(11)宫树暗:破晓时庭院中的树影转暗。
(12)鹊桥:指银河。银河横斜,谓夜将尽,天将明。
(13)玉签:古代漏壶中的浮箭。一说报更的器具。《陈书·世祖记》:“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
(14)报明:报天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更漏子·菊花残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金雀钗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送孙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春夜阑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更漏子·本意
斜月横,疏星烱。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更漏子·今夜期
今夜期,来日别,相对只堪愁绝。偎粉面,捻瑶簪,无言泪满襟。
银箭落,霜华薄,墙外晓鸡咿喔。听咐嘱,恶情悰,断肠西复东。